文安县|文安县科协探索基层科协服务新机制

本报讯(采访人员 马越)文安县科协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 , 通过积极吸纳“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开展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等举措 , 打造了以基层组织为纽带、以科技工作者为重点、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的科协工作新格局 。

以覆盖全部村街广播室的“互联网+大喇叭”工程为基础 , 以科普中国网站为依托 , 文安县从专家服务团、农技协、科普基地、科技致富能手、科技志愿者中选拔了20名科普评论员 , 用接地气的语言把科普知识说明白 , 让基层群众记得住、用得上 。 科普播放内容一日一登记、播放效果一月一回访 , 累计播发科普节目560期 。
积极开展科协换届选举工作 , 乡镇科协组织实现全覆盖 。 累计增补42名“三长”进入基层科协兼任副主席 , 发展科协个人会员1000余名 , 组成14支科普服务小分队活跃在城镇、乡村 。 充分发挥医院院长“义诊+服务”作用 , 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天津武警医院签订定点帮扶协议 , 在县乡两级全面建立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合作机制 。 今年以来共组织300人次进修深造、1800人次赴乡镇卫生院义诊 。 充分发挥学校校长“科普+教育”作用 , 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 前往省内外各类科普基地实地考察学习探究 , 举办各类科普课堂120余期 。 充分发挥农技站站长“技术+推广”作用 , 帮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各类实体能人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 累计注册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协会组织300余家 。
文安县还通过改革科技力量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体制机制 ,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 助推地方产业发展 。 建成科普e站24个 , 新建企业科协5家 , 通过学习实用技术、接受专家远程视频培训、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活动 , 有效发挥了科普服务阵地作用 。 按照“六有”标准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 , 做到了有固定场所、有服务设施、有工作人员、有经费保障、有活动内容、有管理制度 , 常年免费向科技工作者开放 , 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典型推介、教育培训、法律保障等服务 。
按照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工作要求 , 有效拓展科协组织社会化服务职能 , 努力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 , 积极扶持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平台 , 为创业者提供场所、技术支持、技能培训等 。 截至目前 , 文安县已推动成立省市级众创空间6家、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农业科技小巨人26家、创新战略联盟2家、农业科技园区3家 , 入驻孵化企业达200余家 , 累计培训3600余人次 , 带动就业2300余人 。
基层科协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任务 , 文安县从“线上+线下”两方面入手 , 通过搭建手机端科普平台、组建科普志愿宣传队、开通科普广播等措施 , 有效促进科普资源的落实落地 。 以科普中国网站为依托 , 通过公众号推送将科普知识传递到文安百姓的生产生活中 , 借助线上传播渠道 , 向全社会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科普信息内容和相关资讯 , 现已累计推送各类科普信息256期 , 整体阅读量超过了30万次 。
此外 , 遴选来自50个部门和组织的76名科技志愿者 , 组建14支志愿服务分队 , 到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 组织开展了农村“百名站长计划”活动 , 选拔招募了100名联系面广、动员力强、热爱科协事业、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热心人士为科普站长 , 在全县383个村街分区设置了农村科普宣传站 , 以“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为引领 , 将线上的宣传推广普及到线下 , 持续丰富科普信息化产品和内容供给 , 实现了科普信息化建设与基层科普的深度融合 , 有效解决了科技工作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
【文安县|文安县科协探索基层科协服务新机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