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打折促销、货到付款、账单分期……古代“双十一”购物节也玩套路
_原题为 打折促销、货到付款、账单分期……古代“双十一”购物节也玩套路
双十一又到了 , 全国上下笼罩在一股“买买买”的热潮当中 。 然而 , 买买买可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利 , 其实 , 古代也有“双十一”这样的购物狂欢节 。 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 , 商品流通缓慢 , 人们要买东西得去“集市” , 尤其是逢年过节 , 集市交易特别火爆 , 久而久之 , 就成了购物节 。 古代的购物节主要集中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等节日 。 一年中 , 往往遇到这些节日 , 古人们除了大饱口福外 , 就是买买买!
集 期
先秦时期已出现“节令生意”
文章图片
【古人|打折促销、货到付款、账单分期……古代“双十一”购物节也玩套路】古代集市繁荣景象
《周易》:“日中为市 , 致天下之民”
古代使用类似“双十一”的促销手段来集中兜售商品叫“集期” , 在集期日购物叫“赶集” , 其实这也是古人擅长的商品推销手法之一 。
古代每个节日几乎都被商人利用过 , 这叫做“节令生意” 。 除常规节令之外 , 还有“集期”交易模式 , 即选日子进行商品交易 。
如今不少地方仍流行的“赶集”、“赶场”风俗 , 就恰恰是这种古代商品交易模式遗俗 , 近年来兴起的“双十一”不过是这种遗俗的变化来的“网上赶集” 。
集期 , 有的地方也称“场期” , 与“日日期”相对应 , 传说开先河者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神农氏 , 他最早提出了“日中为市”的商品交易模式 。
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 , 古代还出现了“早市”、“鬼市”、“夜市”、“夕市”、“穷汉市”、“庙会”等特殊集市 。
古代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 交通也不怎么便利 , 大家往往会等到集市到来时 , 把想买的东西一次性尽量买齐全 。 尤其逢年过节 , 集市上人来人往、成交量很可观 。 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 , 这就是古代人的“购物节” 。
在唐代 ,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得比较好 , 集市在规模、管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之规 。 比如 , 集市设有“市令官” , 负责管理市场交易 , 在午时击鼓三百下 , 商人才能入市 , 散市也有固定时间 。
吆 喝
古代商家打广告最普遍的方式
用喇叭招揽生意的小贩(图源《中国招幌辞典》)
《燕京杂记》:“呼卖物者 , 高唱入云”
现代商家搞促销要“打广告” , 古代商家的“炒作”手法也有很多 , 如挂“幌子”、散发“小广告”等 。 早在先秦时期 , 已出现了敲锣、打鼓、摇铃等用器物声响叫卖的“声响广告” 。 但最简单最普遍的方式是“吆喝” , 通称“叫卖” , 又叫“市声”、“货声” 。
文章图片
清末的北京街头 , 叫卖声被称为“京叫”
宋元时称市声为“吟叫” , 相当于我们现在最流行的直播购物 。 尤其是宋代商人 , 对于“吟叫”非常有一套 , 不仅各有音调 , 更会附上精心编写的辞章 。
到明清时 , 吆喝已是一种通俗的商品宣传方式 。 清代的闲园鞠农专门将各种市声辑撰于《燕市货声》一书 , 生动的古代广告词儿醒脑又上头 。
“铁蚕豆,大把抓,娶了媳妇不要妈 。 ”
“小炸食 , 我的高;一个大 , 买一包;哄孩子 , 他不闹 , 他不淘 。 ”
“姑娘吃了我的糖顺面 , 又会扎花 , 又会纺线 , 小秃儿吃了我的糖顺面 , 明天长短发 , 后天梳小辫 。 ”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追光吧》首播收视低迷,没了金星快乐打折,剪辑打烂了一手好牌
- 《中国好声音》第十季首播,8位导师拥挤不堪,选手质量大打折扣
- 《齐鲁文化大会》祝士军被“调侃”神似明道 杨雨“爆料”古人审美有多绝
- 双十一基金“打折”的魔咒 是真的吗?
- 《岳努力越幸运》收官在即 小岳岳维嘉长沙街头开启小吃促销大战
- 强身健体|古人减肥有多拼为了小细腰,楚国百官一天只吃一顿饭!
- 男才女貌|晒晒钱泳辰和吕一的家,用竹篱笆做成围墙,生活过得跟古人没两样!
- 大老师|一波三折王一博可以打三折,一博不打折
- 打折扣|护剧失败,《余生请多指教》撤出暑期档,收视率要打折扣了
- 质量|《中国好声音》第十季首播,8位导师拥挤不堪,选手质量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