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多元化的历史课堂
_原题为 多元化的历史课堂
在我看来 , 历史不仅是记载和描述过去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事件的一门学科 , 更能让我们通过历史事件推理出其中的逻辑顺序与规律 , 掌握现在的格局 , 并展望未来 。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 ,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 那我们的历史课又该作出怎样的改变 , 才能让大家对历史充满较强的兴趣呢?
当下 , 我们历史课的教学呈现出一种较为“静态化”的模式 。 比如 , 在老师讲到“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的“楚汉之争”时讲到刘邦和项羽两个主角 , 提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 , 他们的战争和最终的结局 , 再加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 一堂课就结束了 。 下课之后 , 我似乎对“楚汉之争”并没有深入了解 , 或者说内心没有与当时的情景产生共鸣 。 我认为这堂课是偏“静态化”的 , 因为这是一种二维程度的表达 , 是语言化的 , 只讲到了表面的东西 。 我们所向往的课堂是生动、有趣、别出心裁的 , 所以课堂的讲解应该从“静态”转化为“动态” , 从“一元”转化为“多元” , 给我们的课堂赋予灵性 。
那怎样才能使课堂多元化呢?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重中之重 , 它将会直接影响到这堂课的听课效果 。 好的导入可以引人入胜 , 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 比如讲到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时 , 老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先问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流转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纸币是怎么来的吗 , 它最早又是出现在哪一个朝代呢” 。 我们将会被这样的导入所吸引 , 自然学习兴趣就会提升 。
而当每个人能够在历史事件上真正的“融情于景” , 这将会展开一个全新的维度 。 在“开元盛世”中 , 如果只是简单描述那一幅画面 , 可能大家就只会理解到“开元盛世”的繁荣气象 , 那如果我们能够亲身感受这一时代的繁华 , 内心才会有所感触 。 所以可以去一些历史博物馆、考古基地 , 亲自体验那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 有所感、有所悟 。
史料 , 是我们探究前人所作所为的重要渠道 , 里面有许多小事件、小故事 , 老师可以把这些小故事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大家听 , 能够让每个人直接了解到历史事件 , 更直观地明白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 有助于我们理解 , 也帮助我们记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 在讲到唐朝的“唐三彩”时 , 其中一定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 这样我们在记忆“唐三彩”时 , 印象会较为深刻 。
自古就流传着“三个臭皮匠 , 顶个诸葛亮”的说法 。 课堂中 , 讨论是必不可少的 , 当老师在讲到一个专题时 , 可以先让我们进行一场简单的讨论 , 或许可以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 在老师随后讲解的过程中 , 同学们的思路会更加清晰 , 听课效果也会提升 。
一堂课的尾声就像是最后一块拼图 , 让这堂课更加完整的拼图 , 老师要总结这堂课形成的思维框架 , 更为关键的是为下一节课开一个好头 , 这能让我们形成思维的延续性 , 为下一节课的听讲效果做一个保障 。
总之 , 如果课堂能够丰富 , 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思考 , 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 当每个人和老师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 , 历史这门学科将会变得充满乐趣、充满可能!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11日第5版
【课堂|多元化的历史课堂】作者:刘 畅
推荐阅读
- 【我家的熊孩子】“熊孩子”全体出演“第六次团结大会”,出席率创历史新高!
- 《好声音》8强姚晓棠成历史“第三人”,也是唯一饱受非议的人
- 邓亚萍、张俊成、陶勇等励志明星加盟腾讯课堂首届沸腾新青年盛典
- 春节为何要放鞭炮?鞭炮有怎样的历史,为什么会成为春节的标配?
- “爱国青年”张玉安:上节目暴怼日韩,直言日本嘉宾该跪着说历史
- 王林平随笔《传承悠久历史文化,在古纸堆里精耕细作》
- 林一说虞书欣最可爱!欣欣子追星顾未易历史被翻出!
- 《单身即地狱》宋智雅妆容黑历史!脏欧美变成甜跩小猫妆解析,火速出圈的妆容进化必学
- 《最强大脑9》定档:郭麒麟成“三朝元老”,选手阵容更加多元化
- 在新说唱因着装问题被一剪没,在听我的创下历史最低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