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交出高分答卷
本报采访人员 盛 利
采访人员10月28日从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了解到 , 今年前三季度 , 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83.1亿元、增长8% 。 今年以来该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构建全面“稳增长”格局 , 正呈现“稳步复苏、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 仅1月至9月 , 该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858.6亿元、增长29.6% 。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连续29个月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一 。
在促进国家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当前 , 成都高新区如何实现逆势增长?答案依然是科技创新 。
强链补链 营造创新生态是“真核”
就在10月初 , 总投资达120亿元的联东U谷未来科技产业园项目宣布落户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 , 未来这里将以5G服务、工业物联网为基础设施条件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 , 集中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等功能 。
“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离不开围绕本地转化强链补链 ,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高效转化 , 促进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本土化 。 ”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局相关负责人说 , 当前成都高新区正大力引进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军龙头企业 , 仅今年前10个月 , 就先后落地10个百亿级项目 。
“在电子信息领域 , 龙头企业强力拉动 , 正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增长 。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1—9月 , 该区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4.6% 。 其中 , 奕斯伟高端板级封装系统集成电路基地等项目的落地 , 填补了高新区在集成电路产业无龙头企业的空白 , 进一步强化产业链 。
“在强链的同时 , 围绕如何做好补链的文章 , 我们正聚焦产业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 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 科技型企业是创新创业主体 , 园区在加大招引力度的同时 , 正深耕产业培育 , 助力科技型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
作为该区产业培育“生命线工程”之一 , 今年9月 , 成都高新区发布今年首批梯度培育企业名单 , 共计485家(次)企业上榜 。 同时 , 《关于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相继出台 , 正继续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环境 。 数据显示 , 近3年来 , 成都高新区新增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超过2.9万家 。 截至目前 , 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企业近15万家 , 科技型企业超5.5万家 ,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8.2件 。
构筑动力源 打造高品质“创新阵地”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 成渝地区提出力争将自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中心 。 在此背景下 , 成都高新区正围绕集聚创新人才、增强创新实力和推进成果转化打造“创新阵地” , 加速推进高能级科创载体建设 。
科创空间是产业基础能力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承载区 , 也是未来产业生态功能和新市民生活空间的集中展示区 。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布局未来科创中心、AI创新中心、IC设计产业园等7个高品质科创空间 。 其中 , IC设计产业园以构建IC设计产业生态圈为战略 , 已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EDA设计、封测、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等服务体系 , 同时设立IC设计专项产业基金 , 优化金融投资营商环境 。
为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 成都高新区还聚焦构建创新共同体 , 深化校地院企协同创新 。 目前 , 该区在全国首创科技成果确权校地分享“事业合伙人”新理念 , 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校企联合技术合作平台 , 已建立电子科大—京东方联合创新研究院等平台9个 。 在全国首次运用“拨改投”模式 , 与四川大学共建前沿医学中心 , 已入驻高水平研究团队22个 , 在研产品含23个1类新药品种 , 引进魏于全院士团队领衔的生物医药国际平行实验室 。
随着科创空间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 创新成效凸显 。 目前 , 园区正聚焦重磅医药品种培育转化 , 园区相关企业在DNA编码化合物合成与筛选技术、北斗导航抗辐照应用等领域 , 均取得国内外领先水平 。
推荐阅读
- 回望春晚40年 科技创新带来不一样的视听盛宴
- 让世界看到幸福成都 “爱成都·创享幸福”幸福小品大赛完美收官
- 一江春水|成都路演收官
- 脱口秀在成都,能行吗?
- 黄渤佟丽娅联手“经营”的治愈系综艺《忘不了农场》来到成都
- 当“歪果仁”遇上脱口秀,这次我们换个角度看成都
- 原创音乐旅行综艺《一路唱响》开播!李健、胡海泉、胡彦斌、颜人中共同唱响成都
- 东方卫视《一路唱响》开播,首站成都,节奏略显拖沓
- 《一路唱响》导演揭秘节目首期落地成都的原因
- 封面会客厅丨专访《一路唱响》嘉宾胡海泉、胡彦斌、颜人中:音乐对于成都不是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