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最高法推进“区块链+司法”深度应用 多实践于司法存证方面

本报采访人员 李 冰
见习采访人员 张 博
技术是把双刃剑 , 在法律制度保障合规的同时也在赋能司法实践 。
近日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支持和保障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审议通过(下称“最高法”) , 正式发布实施 。
【证券日报■最高法推进“区块链+司法”深度应用 多实践于司法存证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 , 最高法正在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实践 。
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夏平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区块链运用于司法领域 , 无疑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 但目前 , 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应用 , 还取决于区块链本身在社会治理和经济活动中的普及程度 。 ”
司法存证
成区块链落地的重要场景
如今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 , 全球正式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 数字化在政治、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从2018年开始 , 最高法就开始积极推进区块链+司法领域的实践 。
2018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 首次承认了区块链存证的电子证据用于互联网案件举证的合法性 , 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司法领域的重要一步;2019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发布 , 对电子数据的范围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
2020年最高法工作报告中 , 区块链也频频亮相 。 报告强调 , 推动区块链等技术深度应用 。 建成全国统一司法区块链平台 , 创新在线存证方式 , 推动解决电子证据取证难、存证难、认证难问题 。
2020年11月份 , 上述《意见》发布实施 。 《意见》指出 , 全面加强智慧法院建设 , 全面推进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司法工作中的深度应用 。
随着最高法相关政策的出台 , 也加速推进了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落地 。
纵观目前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应用情况来看 , 司法存证是其主要应用场景 , 可以用来解决金融、知识产权、电商、交易平台等遇到的存证难、取证难、认定难的问题 。 如今 , 吉林、山东、北京、杭州、广州、郑州、成都等多地均已搭建电子证据平台并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其中 。
业内也有两个较为知名的落地应用案例 , 分别是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以及“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司法区块链” , 两者均涉及在司法存证领域 , 利用区块链可追溯、不可更改、时间戳等特性 , 让电子数据的生成、存储、传播和使用的全流程可信 。
此前 , 在司法实践中 , 电子数据较难在法庭上得到认证 , 因为其容易被篡改 , 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证明当时的证据是有效的 , 所以很难被法院认可成为证据 。 而区块链恰巧解决了这个问题 。
夏平对采访人员表示 , 区块链技术可用来推动司法审判的透明、公正、精准 , 全面提高执法水准 。
司法存证
助力知识产权保护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刚刚发布实施的《意见》中强调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完善技术事实查明认定体系 , 推进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审判中的广泛应用 。
值得关注的是 , 最高法2020年8月5日发布的《关于加强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 , 完善知识产权诉讼证据规则 , 支持当事人通过区块链等方式保存、固定和提交证据 , 有效解决知识产权权利人举证难问题 。
零壹智库分析师孙宇林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未来司法存证将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 目前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极其普遍 , 相关纠纷频发 。 而在涉及知识产权的司法实践中 , 举证难、维权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十分突出 。 “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存证实现知识产权的固化和永久性保存 , 一旦发生纠纷 , 用户、司法或仲裁机构可以从区块链数据全链条的任一节点直接取证 , 而不再需要第三方机构出具证明 , 这大大提高了相关司法维权工作的效率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