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网|科学家发现控制对高热量食物和运动欲望的基因,抑制该基因能变不爱糖油


人呐 , 理想中的自己是吃得健康、动得勤快 , 总之大写的两个字 , 自律;然而现实中的自己总是背道而驰 , 为工作所折磨之后 , 就只想吃点令人快乐的垃圾食品 , 再好好瘫着爽一爽 。
啊 , 看了一天论文的奇点糕 , 现在就缩在沙发上 , 抄起手机点了个金拱门 。
如果要给肥宅行为找个合理的借口 , 那么我得说 , 这事儿真赖不了自己 , 甚至也赖不了工作(老板您说是不是) , 毕竟对储藏能量的渴望 , 是刻在生物的DNA里的 。
【奇点网|科学家发现控制对高热量食物和运动欲望的基因,抑制该基因能变不爱糖油】希望把这份渴望从DNA里刨出去!
最近 , 美国科学家就发现了一个这样的肥宅基因Prkar2a 。 当研究者们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 , 小鼠就变得对高脂食物和甜甜的糖水没什么兴趣 , 反而爱上了运动 , 跑步量是正常小鼠的2-3倍!这项研究发表在JCIInsight上[1] 。
奇点网|科学家发现控制对高热量食物和运动欲望的基因,抑制该基因能变不爱糖油
本文插图

图源 | pixabay
说来尴尬 , 天天想减肥的是我们的脑子 , 天天诱惑我们吃热量炸弹的也是我们的脑子 。 没办法 , 高热量能够带来的快乐 , 吃过的人都懂 。 用学术一点的表述 , 好吃的食物一旦入口 , 就能诱导纹状体快速释放多巴胺 , 给我们带来欣快感 。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 , 发生的地方也在我们的大脑内 , 一个叫做缰核(habenula)的很小的脑区 。
这个脑区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我都找不着一张比较明晰的解剖图 。。。
缰核位于前脑和中脑连接处 , 两侧都有 , 一般认为缰核在所有脊椎动物中都是进化保守的 。 别看这个脑区很小 , 作用可挺大 , 它与伤害感受、睡眠-觉醒周期、情绪等行为有关 , 能够影响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诸多神经递质 。
而前文提到的Prkar2a基因 , 就主要在缰核中表达 , 大脑的其他部分几乎是一点没有 。
这个Prkar2a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
Prkar2a表达的是一种激酶PKA的两个亚基之一 。 此前 , 研究者们尝试敲除了小鼠的Prkar2a基因 , 结果发现这些小鼠获得了我们梦寐以求的能力——就算狂吃高脂食物 , 也不容易胖了 。
不过 , 实验结果显示 , 这些小鼠的代谢率其实变化不大 , 根本不足以解释它们吃掉的热量都去哪了 。
热量不会凭空消失 , 既然代谢率没变 , 那要么就是少吃了 , 要么就是多动了 。
正常来说 , 对高热量的渴望在生物之间是共通的 , 比如说我现在在吃炸鸡 , 猫就在边上馋得要死 , 小鼠也同样不能免俗 。 但是经过实验 , 研究者却惊奇地发现 , 敲除了Prkar2a基因的小鼠 , 似乎并不那么爱吃高脂食物了!
奇点网|科学家发现控制对高热量食物和运动欲望的基因,抑制该基因能变不爱糖油
本文插图

我的猫老可爱的
简单地说明一下这个实验 , 就是将小鼠放到一个特殊的装置中 , 当小鼠按下开关 , 就可以得到美味的高脂食物 。 小鼠学会之后 , 研究者让它们饿上14个小时 , 再去操作装置 , 观察它们按压开关获取食物的次数和速度 。
有个道理叫做不要在饿的时候逛超市 , 人一饿肚子 , 就很容易买很多有的没的 , 特别是乱七八糟的零食……扯远了 。 总之 , 从实验结果来看 , 敲除了Prkar2a的小鼠对美食的兴趣真的降低了很多 , 吃了几口就不再去操作开关拿新的食物了 。
奇点网|科学家发现控制对高热量食物和运动欲望的基因,抑制该基因能变不爱糖油
本文插图

敲除小鼠对高脂饮食的兴趣更小
研究者们还测试了小鼠对另一种快乐源泉——小糖水儿的兴趣 。 同样 , 在体验了一天10%蔗糖溶液的快乐之后 , Prkar2a敲除小鼠很快就丧失了兴趣 , 蔗糖的摄入量变低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