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监管接连释放重磅信号 退市标准将不再简单考察企业盈利性

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丁玲
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 , 监管层再发声!11月19日 ,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在“2020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 , 下一步将优化退市标准 , 把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改为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 。 总体思路是不再简单考察企业盈利性 , 而是同时注重持续经营能力 。 退市的指向性更符合注册制要求 , 亏损与否不是资本市场入口和出口的关注点 , 退市监管更关注“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能够得到及时出清 。
30多年退市公司仅100多家
【羊城晚报@监管接连释放重磅信号 退市标准将不再简单考察企业盈利性】 在论坛上 , 孙念瑞表示 , 2019年以来 , 证监会将完善退市制度作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 , 取得了显著成效 。 2019年 , 共有18家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退出 。 2020年 , 已有29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 。 近两年强制退市共25家 , 超过了2006年以来强制退市数量的总和 。 下一步 , 证监会将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盘活存量、出清不良资产 , 实现市场优胜劣汰、新陈代谢 。
数据显示 , 当前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早已突破4000家 , 但在过去30多年中 , 退市的公司只有100多家 。 业界普遍认为 , 如果没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 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 。
常态化退市机制箭在弦上
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 , 退市制度发展进一步加快 。 事实上 , 最近一个月内 , 中央层面已多次提及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 , 这也意味着常态化退市机制建设已上升为顶层设计 。
11月10日 , 中国证监会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动员部署会 。 要求严格退市监管 , 完善退市标准 , 简化退市程序 。 交易所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 , 各派出机构与地方政府加强协作 , 坚决打击各类恶意规避退市行为 , 严肃处置通过煽动缠访闹访等方式对抗监管的行为 。 11月2日 ,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 , 要求完善退市标准 , 简化退市程序、拓宽多元退出渠道 , 严格退市监管 , 完善常态化退出机制 。
而在此之前 , 10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以及10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都提出要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 。
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与前几轮退市制度改革不同 , 本轮退市制度改革除了在注册制大主题下完善标准、简化程序外 , 更着重提出要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重心下通过“重组一批、重整一批、退市一批”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完善退市相关配套制度和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 , 补齐优胜劣汰市场生态的关键短板 。
在存量上市公司风险有序出清方面 , 监管部门强调 , 一方面 , 通过重组一批、重整一批以后 , 对那些仍触及退市标准的公司 , 要坚决出清;另一方面 , 对通过操纵市场、财务造假等手段恶意规避退市标准的 , 尤其是重大违法的 , 要坚决出清 。
此外 , 在凝聚退市改革合力方面 , 证监会已开始加强退市通报制度 , 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等有关方面的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 , 以有效防范和约束在上市公司退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阻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