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与波士顿动力针锋相对,你看好谁的观点?
1893年,西屋电气以39.9万美元的报价击败了爱迪生电灯公司,获得了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的照明合同,历时十余年的交流电与直流电之争也随之告一段落,交流电的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
科学技术在走向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争执,但这样的争执通常也会为世界带来剧变 。
这场历史上著名“电流之战”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向了高潮,跨越城市的电网让城市间能源与信息的传输效率大大提升,人类正式迎来了电气时代 。
历史的轮回在不断重演 。当信息技术改变了生产力革命出现的形态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被视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排头兵 。然而,面对复杂繁多的发展路径,哪一条才是是真正的出路,未曾有人给出过答案 。
这一问题在前不久召开2020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上被正式抛出,素有“机器人司令”之称的马克·雷波特与云从科技的创始人周曦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 。马克·雷波特认为,未来机器势必会取代人类,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周曦则认为,人工智能一定要为人所服务,让机器去延展人类的智慧 。
两位AI领域里的领军人物,也是学术创业的代表人物,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引起了业内的广泛探讨 。
进化机器or进化人类?
人工智能领域里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被忽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会不会被机器所替代?这个疑问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科幻小说家们反复提及,阿西莫夫还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用以约束机器人的开发与使用 。
对此,马克·雷波特认为,机器完全可以取代人类去做那些枯燥的、无聊的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下开展工作,这个场景下机器人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优势的选择 。”
波士顿动力旗下的产品也反映了马克·雷波特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逻辑 。从负责运输的“Big Dog”到仓储物流机器人“Handle”,再到平台型机器人“Spot”,马克·雷波特认为这些“无聊的环节”完全可以由机器人去操作,人类只需专注于从事具有创造力的工作即可 。
相较于马克·雷波特“进化机器”的观点,周曦提出了“进化人类”的观点 。周曦认为,现在的技术远没有达到完美的阶段,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是基于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很难让人工智能向着真正的智慧化发展 。
“依靠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另外一条路——专家知识,我们要相信人的力量,我们要跟人结合 。”周曦认为人机协同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最正确的发展方向 。
周曦阐述了人与机器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因为人可以在复杂的环境、很小的样本下做出创造性的决定,但是机器一定要做成千上万次的试错才能做出决定 。”周曦指出最有智慧的人,并不是机器,而是人的大脑 。
纵观云从科技早期的产品线,无论是人脸识别系统,还是集成生物识别系统,又或是智慧金融、智慧民航解决方案,其核心目标都在于充当人类在数据分析领域的助手,服务于人类 。
对手or队友?
在周曦看来,人工智能的适用范围不应该只局限在具象化的机器人上,机器与人的关系也不应该是相互独立的,更不应该演变为相互替代的关系 。
“我们的动作是有边界的,但思维是没有边界的 。”周曦将人工智能技术比作为一具躯体,其中机器人是人类的四肢,而人工智能则相当于人类的大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
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能够弥补人类先天性的不足,“我们相信最后有智慧的是人,但是人的大脑,会受到我们体力、经验和时间的限制,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想一个法子,能够让人的体力、经验和时间得到更多的释放 。”周曦认为,人与机器的相互合作才是人工智能的出路 。
推荐阅读
- 明朝永乐帝曾办世界大阅兵“高科技”震惊西亚
- 汉朝科技 张衡制造出第一台地动仪
- 春秋战国科技 铁器的普遍使用与社会大变革
- 明朝科技 封建王朝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南北朝科技 为了生存或战争促进科学发展
- 唐朝科技 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
- 揭秘:三国历史上诸葛亮的科技专利有多少?
- 清朝科技 京张铁路设计出“人”字形轨道
- 隋朝科技 赵州桥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 晋朝科技 古代四大发明在晋朝都有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