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清华学姐诬陷学弟性骚扰,扬言令其“社死”,真丢最高学府的脸


文/老K
清华大学上了热搜 。
清华大学|清华学姐诬陷学弟性骚扰,扬言令其“社死”,真丢最高学府的脸
本文插图

但令这所最高学府登上热榜的并非和学术相关 , 相反上了热榜的主角却让人恶心和发指 。
具体是什么事情 , 可能很多人已经知道了 , 就不再过多阐述 。
对于不了解情况的人 , 大致就是一名清华女学姐和一名男生在食堂相遇 , 男生的书包不小心蹭到2019级清华美院的学姐 。
学姐认为就是男生故意骚扰她 , 结果把男生的私人信息到处公开 , 并且扬言对其“社死” 。
清华大学|清华学姐诬陷学弟性骚扰,扬言令其“社死”,真丢最高学府的脸
本文插图

之后学弟要求公开监控视频 , 在公开视频前一天 , 这个学姐要求男生道歉并且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
清华大学|清华学姐诬陷学弟性骚扰,扬言令其“社死”,真丢最高学府的脸
本文插图

事情很快在周围流传开来 , 这个男生也被“莫须有”扣了个“性骚扰”罪名 。
结果第二天大家看了视频之后 , 学姐发现是一场误会之后只是草草道歉了之 , 并没有真诚地为自己语言攻击学弟做出悔意 。
相反文字之中彰显起高高在上的样子 , 真是让人既气愤又恶心 。
清华大学|清华学姐诬陷学弟性骚扰,扬言令其“社死”,真丢最高学府的脸
本文插图

学姐的回复
我是一个搞心理的人 , 很多人不明白让人社会性死亡有多可怕 , 那么给大家先科普一下什么是社会性死亡 。
解释如下:
清华大学|清华学姐诬陷学弟性骚扰,扬言令其“社死”,真丢最高学府的脸
本文插图

美国作家托马斯.林奇(Thomas Lynch)在散文集《殡葬人手记》(The Undertaking)中有过一段关于死亡种类的探讨:
死亡有多重意义 。 听诊器和脑电波仪测出的 , 叫“肌体死亡”;以神经末端和分子的活动为基准确定的 , 叫“代谢死亡”;最后是亲友和邻居所公知的死亡 , “社会性死亡” 。
当“社会性死亡”成为网络流行词 , 含义已经和上述发生改变 , 一般是指在公众面前出丑 , 丢脸到生不如死 , 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 或者当场“去世” 。
真正的社会性死亡 , 并不是升级版的尴尬 , 而是被迫逃离你的朋友、同事、邻居 , 被“人肉”、被“网暴” , 是真正的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容身之处 。
如果我们是那个男生 , 在视频公开之前 , 自己需要有多大的压力来承受这种“侮辱和诬陷”?
这其实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校园和网络霸凌” 。
清华大学|清华学姐诬陷学弟性骚扰,扬言令其“社死”,真丢最高学府的脸
本文插图

根据心理学家Jaana的定义 , 霸凌包括带有目的性的恐吓和羞辱 , 通常表现为一个在体型力量或人际关系上更具优势的人对相对弱小者进行的威胁、贬低和侮辱 , 也就是我们通俗中所说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
清华大学|清华学姐诬陷学弟性骚扰,扬言令其“社死”,真丢最高学府的脸
本文插图

概括来说 , 霸凌有两种方式 。 一种是直接的 , 比如人身攻击 , 言语的诋毁和威胁 , 这些行为能够对受害者直接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 。 而另一种则是间接的 , 比如通过网络散布流言甚至是受害者的不雅图片以及对受害者的孤立 , 这同样能够给受害者带来伤害 , 而且其影响甚至比物理伤害更为深远 。
心理的创伤影响的是人的一辈子 。
也难怪事发之后 ,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发了一条微博斩钉截铁地指出这件事让人愤恨的点:
清华大学|清华学姐诬陷学弟性骚扰,扬言令其“社死”,真丢最高学府的脸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