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新政密集发布 地方加速推动中医药振兴

新政密集发布 地方加速推动中医药振兴
中医药产业化、“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成重点
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正在加速推进 。 《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日前梳理中医药新政发现 , 近期多地依托地方特色优势 , 密集出台政策助力中医药振兴 , 中医药产业化、“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成政策发力重点 。
海南省11月初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 , 将结合自由贸易港实际 , 建设中医药现代产业体系 。 开放创新发展中医药贸易 , 打造国际中医药培训中心、国际传统医药交流中心 。 将中医药服务纳入海南自由贸易港新增鼓励类产业目录 , 建设一批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和示范基地 。 重点支持三亚市中医院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 科研创新推动中医药高新技术发展 , 做强做大中医药产业 。 融合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 , 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新模式 。
今年11月份 , 云南省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 , 要加快云药品牌培育 , 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康体休闲体验园 。 建立完善中药材流通体系 , 促进“互联网+物流”发展 , 打造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药材交易中心 。
山东则关注“中医药+”新业态的发展 , 积极促进中医药跨界融合 。 计划建成10个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 加快中医养生食疗产业化发展 。
10月份 , 湖南省在《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 , 将推广中药材区域品牌 , 推进中医药千亿产业链建设 , 打造中医药材产业带和现代中药产业基地 。 当月 , 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 , 要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 构建中医药产业发展引导机制 , 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 , 建立中西医协作长效机制 , 切实提升中医药市场竞争力 。
8月份 , 安徽出台政策提出 , 要建设10个以上“十大皖药”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 , 支持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大别山“西山药库”等产业集聚区建设 , 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品种、大品牌、大企业 。
5月份 , 上海市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致力于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 ,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 推进中医药与旅游深度融合 , 助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 。
4月份 , 广东省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农业林业产业园建设 , 支持中药材产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发展 。
而在“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方面 , 海南省在对标自由贸易港建设上 , 上述《关于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 , 将基于省政务云和省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 完善省级中医药信息中心 , 加强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 以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体系 。
云南省则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 , 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 , 开展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 加快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 推进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 。
6月份 , 江西《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建设智慧中药房、中医远程诊疗系统 , 探索移动终端、智能终端的研发和应用 , 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线上线下一体的“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 。
对于上述多地推出的中医药新政 , 业内人士给予高度关注 , 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建言 。
湖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巴元明表示 , 政策的密集出台是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要政策性文件的举措 , 而《湖北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目前也在征求意见中 。 这些政策的核心是把中医药的“五种资源”优势摆到经济社会全局中谋划 , 逐渐形成了上下联动 , 左右协调的良性互动模式 , 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 , 让我们大局把得更准 , 问题看得更清 , 工作重点更突出 , 差异化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路径更清晰 , 中医药的发展活力也进一步得到了释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