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别让“蛋壳”之轻成为年轻人不可承受之重

半月谈评论员 丁静
退款被拒绝、续住被驱逐 , 无奈、无助之下甚至骂街、动刀……近日 , 蛋壳公寓因资金链紧张 , 无法给房东支付租金 , 引发一些地方的房东深夜撬锁、断水断电、驱逐租客 , 让不少漂泊城市的年轻租客感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 。
长租公寓在资本和平台眼中是“生意” , 但对于漂泊的年轻人来说 , 却是“家” 。 没有在城市一次又一次搬家 , 没有反反复复被黑中介“坑”过的人 , 无法体会一个可以长租、又不太昂贵的家对漂客们意味着什么 , 更无法理解一个柔弱女生面对房东驱逐拔刀相向的冲动背后的心酸 。
【『半月谈』别让“蛋壳”之轻成为年轻人不可承受之重】 长租公寓的经营模式 , 原本是城市漂客们的希望 。 它以明显高于市场的租金向房东收取房源 , 再以明显低于市场的租金出租给租客 , 并且提供“租金贷” , 租客向金融平台贷款 , 金融平台一次性将租客合同期内的所有租金支付给长租平台 , 再由租客按月给金融平台还款 。 承租者既享受了低房价 , 也缓解了一次性支付大额租金的难题 。
然而 , 长租公寓表面精巧而轻盈、实质却激进而“疯狂”的经营模式经不起市场风雨的考验 , “长租安居”的希望变成了“长租难居”的现实 。 “高收低租”“长收短付”“租金贷”的高风险操作 , 要求长租公寓平台不断扩大规模 , “拆东墙补西墙” 。 在疯狂的扩张中 , 一些企业甚至诱导、误导租房者使用“租金贷” 。 一些租客被告知 , 如果不签“租金贷”合同便不能租房 , 签了合同还可以免一个月租金;还有的租客在不被告知的情形下 , 稀里糊涂就签完了合同 。 今年以来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长租公寓行业“跑马圈地”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房东收不到租金迫切要求收回房屋 , 租户每月正常还贷却依然无家可归……据不完全统计 , 8月起的一个多月时间里 , 已有十多家类似企业疑似跑路 , 涉及资金上亿元 , 受害者分布于全国多个城市 。 这个解决城市年轻人租房困境的“金点子” , 变成了伤害弱者、埋葬企业的“屎盆子” 。
资本的“疯狂”必须遏制 。 有人建议 , 应该要求住房租赁企业开设资金监管账户;也有人建议金融机构 “分账” , 金融机构每贷出一笔款项 , 并不是一次性付给予长租公寓 , 而是将一部分资金直接支付给房东作为租金 , 一部资金分给长租公寓企业作为运营费用 。 这种模式可以界定房东、租客、长租公寓机构间的资金关系 , 也明晰了长租公寓的角色——服务与中介信息平台 。
目前 , 住建部就《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明确将“长收短付”“高进低出”等高风险经营行为纳入监管 。 需要注意的是 , 由于此类平台房源数量大、种类多 , 要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拳头” , 必须尽快出台地方配套细则 , 建立市场、住建、金融等部门的联合监管常态化机制 , 强“惩罚”重“防范” , 保护房屋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
这个冬天 , 掉入蛋壳“裂缝”中的 , 有的是涉世未深的高校学生 , 有的是囊中羞涩的职场新人 , 他们社会经验不足 , 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 相关部门要尽快行动起来 , 形成合力 , 别让他们筑梦城市的心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遭受重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