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争辩,云从科技仍代表着中国AI的发展方向
2006年,谷歌以17.75亿美元的报价收购了Youtube,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仿佛看到了前进的方向,纷纷涌入网络视频运营的赛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这一年,中国AI领域论文发表总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
直到十年后,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人工智能列为“十三五”重大工程 。一夜之间,资本力量开始竞相涌入AI领域,这一年中国AI企业融资规模相当于2000到2013年间总融资之和 。
但这场盛宴仅仅维持了三年 。2019年,国内AI领域投资数量和金额都迎来了断崖式下跌 。上半年仅完成30起融资,同比下降45.5%,融资总额达50亿元,不足2018年同期的40% 。
潮水散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经历了2019年的大浪淘沙,无数跟风热点概念的AI创业公司破产倒闭,互联网巨头们也开始从AI领域里撤资离开,只剩下以“AI四小龙”为代表的少数公司凭借自身掌握的核心技术坚守在赛道上 。
中国AI行业究竟有没有出路?“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给出了答案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0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上,周曦与“机器人司令”马克·雷波特展开了一场世纪对话,周曦认为,只有人机协同和操作系统建设才能打破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
人机协同:狂欢后的理性思考
2016年,随着AlphaGo落下制胜的棋子,许多人认为人类已经迈入了超级智能的“后图灵时代” 。
在那一年的人工智能大会上,“强人工智能”成为了业内追逐的热点 。所谓强人工智能,即机器拥有着自我意识、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系,可以独立思考并得到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且整个过程无需人类的介入 。
但是,在人类尚未弄清楚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的今天,这样的畅想真的具有现实意义吗?周曦表示,以现阶段的技术水平机器完全无法替代人类,“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是基于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很难让人工智能向着真正的智慧化发展 。”
周曦指出,“依靠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另外一条路——专家知识,我们要相信人的力量,我们要跟人结合 。因为人可以在复杂的环境、很小的样本下做出创造性的决定,但是机器一定要做成千上万次的试错才能做出决定 。”
同时,周曦也阐述了机器的优势,“我们相信最后有智慧的是人,但是人的大脑,会受到我们体力、经验和时间的限制,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想一个法子,能够让人的体力、经验和时间得到更多的释放 。”周曦认为,人与机器的相互合作,即人机协同才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出路 。
不过,如果只是将专家知识一股脑地丢给人工智能,那么机器依然无法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
关键在于如何给机器赋予“智能”,让效率来源于智能,而非数据 。
周曦表示,想要赋予机器“智能”,就需要让机器拥有人的思维方式,他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要目标是赋予机器感知能力,其次是让机器拥有认知能力,最后是让机器拥有思考能力 。周曦将这一过程总结为“看得见、听得懂、然后像人一样思考 。”
“如果我们的人工智能也按照人的逻辑层层递进,那它就成了人的良师益友,可以启发人类,帮助人类 。” 在人机协同的思路下,云从科技从早先的人脸识别独角兽,逐步蜕变为基于AI核心技术闭环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
今年5月,云从科技与广州市政府达成“数字基建”合作,双方共建国内首个人机协同开放平台,该平台正是人机协同这一思路的直接产物 。
搭建平台型应用,定位整体解决方案
【「」不用争辩,云从科技仍代表着中国AI的发展方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谈起人工智能就联想到自动驾驶、智能安防、人脸识别等具象化应用,认为AI的应用仅仅局限在个别的使用场景中 。
推荐阅读
- 三国趣闻 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用火箭
- 晚清荒唐的慈禧寿辰 3天打不到北京就不用管
- 明朝永乐帝曾办世界大阅兵“高科技”震惊西亚
- 汉朝科技 张衡制造出第一台地动仪
- 春秋战国科技 铁器的普遍使用与社会大变革
- 孙权发誓不用庞统真因庞统长的丑吗?
- 明朝科技 封建王朝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南北朝科技 为了生存或战争促进科学发展
- 张飞为何不用开山斧之类猛男兵器 非用丈八蛇矛
- 唐朝科技 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