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海西州民政事业成绩显著

【“十三五”以来海西州民政事业成绩显著】中新网青海新闻11月25日电 (孙睿)采访人员25日从海西州政府获悉 , “十三五”以来 , 该州加大资金投入 , 积极落实民权、改善民生各项政策 , 不断推进全州民政事业迈向新台阶 , 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 广大民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
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基本保障
“十三五”以来 , 海西州将民政工作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 , 城市低保标准由353元提高到643元/月 , 2016年农村低保标准在全省率先达到4000元/年 , 2020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800元 , 将农牧区人均收入低于4800元且不是精准扶贫对象的困难群众836户1800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进行补差 , 充分发挥低保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 。 同时 , 动员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精准扶贫 , 履行社会责任 , 形成了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精准扶贫的氛围 。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 , 已有16家社会组织参与捐款捐物 , 总资金达680.8万元 。
养老服务和老龄事业发展步伐加快
“十三五”以来 , 海西州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 养老设施逐步完善 , 养老服务稳步推进 。 先后制定出台《海西州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海西州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指导意见》和《海西州养老扶贫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 , 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平 , 逐步形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 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多元化和专业化 。
目前 , 全州共有9家医疗机构和7家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 开展定期上门服务 , 并为70岁以上老年人足额发放高领补贴 , “十三五”以来 , 全州共发放高龄补贴88438人次、6953.11万元 。
社会治理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海西州在全省率先出台社区治理改革创新四项政策 , 在推动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 同时 , 建立村(社区)书记主体责任补助制度 , 除基准报酬外 , 经绩效考核 , 再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最高单独发放1000元/年的履行主体责任工作津贴 。 探索村(社区)成员“兼职兼薪”做法 , 采取安排公益性岗位兼任草(林)管员等方式 , 充分整合村(社区)干部力量和资金 , 着力提高干部待遇 , 切实增强岗位吸引力 ,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和活力 。
民政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十三五”以来 , 海西州民政项目建设本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满足要求、适度超前”原则 , 稳步推进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 积极争取项目 , 不断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 , 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敬老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社会福利中心、殡仪馆、烈士陵园、救灾物资储备库、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军供站等民政公共服务项目130个 , 总投资5.5亿元 。 (完)
编辑:甘晓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