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为啥许多人才华横溢,却过着看似普通的生活
佛学中有三种境界,刚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有些人你觉得他生活的平平淡淡,可是他是阅尽千帆,平淡是真。|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其实过日子吧,有才无才哈,都是很普通的。曾在电影制片厂的招待所,见过一些名人,但在招待所,我就见大美人素颜,家居服,宽松的,蹲在地上点一个小炉子煮东西呢。房里坐几位可能是那部戏的演员,不是本地人,在此过一段时间吧,她不是没那个财力,可能就是怕麻烦,弄点爱吃的自己煮。天天开车去饭店的话,未必可口。
也随一位某文艺部的记者,到过不少作家、导演、画家的家里,我就是好奇心,想看一眼名人哈,我见他们过日子真的和一般人家差不多哈,作家的家里书架上书是真的多,而且不像是装饰品,很多书都夹着小纸条。画家家里画册多,国外新到的期刊一摞,屋里有很多画框,桌上乱糟糟,画笔、颜料、画稿;导演家里书也多,分镜剧本,演员照片。当然,笔记本电脑都有。音响器材看起来比较高档。家里有钢琴。见过一位画国画的老画家,家里非常之清雅,窗明几净,色调都特别素,就是挂画、摆设、桌上用具这些。请了帮佣做家务。
吃喝卧起其实都很普通,有帮佣的就是弄得特别干净,内衣也要熨烫叠齐。
也见过非常有钱的人家,我去是因为那位长期在旧金山生活,国内某刊邀他写稿,但他中文较少使用,然后他亲戚叫我去一下,我去听他口述,整成文拿去发,就去了几次。他家所有家庭成员的衣服全是美国的吧,因为我不懂是什么牌子什么产地,全部由保姆送去干洗。住在西区的三层洋楼里,有车库,吃的也讲究,下午茶是什么的,晚饭是什么的,我也说不好,外行偶尔看一眼,不懂究竟要如何讲究,什么英国式茶点,法国式晚餐,法国菜式一点都不好吃,哪有红烧肉好吃啊。
我一想,艺术家、作家,如果不是在国外待过较长时间,可能家居生活跟其他人差不太多吧,当然也可能等客人走了,才享受奢华?那就不知道了。而真有钱的人家,又是在发达国家长期生活过,既有那经济能力,又把生活档次提升了,才会过上相对更讲究的生活吧。
■从情感上来说,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冷暖自知,再有才华,再有钱,也逃脱不了:生,老,病,死,也有“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除非超脱出世的大师,否则没有人过的不是普通人的生活,这个和才华横溢无关。
从物质上来说,像我这种俗人,我暂且将不普通的生活视为财务自由的生活吧。要过上财务自由的生活,除去有才华,个人素养、伯乐,运气、机会这些先决条件一个都不能少。(当然,如果你是赢在起跑线上的那一位,那当我没说)。现实生活中,你可能有才华,但性格特别臭;你可能有才华,但没有人赏识你;你可能有才华,但缺临门一脚的运气。所以,在这一点来说,才华横溢这个条件,也并不是过不普通生活的唯一必要条件。
而且,别人的生活普通不普通,由你一个外人评判,有什么意思。自己的生活怎么过,自己做主,普通不普通只是个相对值,并不是绝对值。每个人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对普通的定义也不同。你不是他,你怎么知道他过的生活在他看来是不是普通。将我喜欢的一位大佬的话引用如下:“许多人,没看过世界才觉得山是山,水是水,有些人则是看过世界之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看上去的东西一样,境界是不同的。”对生活的评判,我觉得也是一样吧。
■才华横溢只代表了一个人的个人特质。而如何变得不普通则充满了太多的依赖条件。
可以列举几点:是否在才华横溢的领域足够专注?是否有额外的资源(时间、金钱、人脉)来发挥自己的特长?进一步来讲,时间、金钱、人脉取决于你是否有可持续的成本投入?足够的情商?经营自己?懂得取舍?
更何况要面临更多才华横溢人的竞争。
所以那些不普通的人,(前面答主有提到的那些叫上名来但活得普通的人,其实他们都算做不普通了,毕竟能让很多人知道、记住)他们往往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坚持、资源投入、时机、以及好的运气,才让他们的才华显露出来。
这是一个很多的必要条件,累加在一起,才能成就的不普通。
其实真的挺难的。
■才换横溢的人都清高,清高在任何社会都不好生存。
世人都崇尚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厚积薄发。富于心境。表面平静而内心丰盈。
推荐阅读
- 主导 印专家:美俄中主导太空规则,印度想占据一席之地,要与中俄合作
- 速度 宇宙中比光速更快的四种“速度”,你都知道几个
- 氢能冶金 碳中和正在进行时,炼铁氢还原替代碳还原的新时代已至!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较量?美国疯狂印钞6万亿,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油价 “负油价”后全球市场变化!美国每升不足2元,中国排名竟超国足
- 这就是街舞3 娱乐圈中的团宠,张艺兴凭借偶像特质,征服全网观众,获赞无数
- 向往的生活5 李诞拥抱张艺兴,后者一脸地抗拒,但张艺兴和杨紫却可以亲密互动
- 中国人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言论引争议
- 诚实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为何返回后就没露面?原来一直在背后作奉献
- 伺服 “窝工”技术又双叒叕助力中国“太空首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