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辟谣,为方便面“摘掉垃圾食品”的帽子!没有“垃圾食品”



别再给方便面扣“垃圾食品”的大帽子了!这篇文章给大家看看 , 来自科学辟谣平台 , 科普中国 。

科学辟谣,为方便面“摘掉垃圾食品”的帽子!没有“垃圾食品”
本文插图



1、没有垃圾食品 , 只有不健康的膳食搭配
其实 , 没有所谓的垃圾食品 , 只有不健康的膳食搭配 , 食物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 当然 , 新鲜食物自然是最好的 , 但是在无法获得新鲜食物的环境下 , 方便面仍然是一种好的选择 , 既能迅速解决人的温饱问题 , 还能保证基本的食品安全 。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 有特定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 , 有食品固有的一些营养成分 , 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各种急性、慢性危害的食品都不能被简单当作“垃圾食品” 。 不同的食物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它们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 , 任何一种食物都会有其比较主要的营养成分 , 有些蛋白质含量高 , 有些则是脂肪或碳水化合物含量高 。
那么方便食品有损健康的观点 , 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可能源于长期吃某一种食物 , 导致摄入某种营养成分过量而其他营养成分摄入不足 , 从而出现了膳食不平衡的情况 。 任何一种食物都不能过量地单一食用 , 吃方便面的时候也要注重营养搭配 。 方便面自身的确存在油、盐含量高的问题 , 这是不适应现代人饮食观念的 , 确实应该改进 , 但不能因此将其归到不安全食品和垃圾食品行列 。
2、棕榈油也是安全营养的食用油
方便面的油料问题也是流传甚广的谣言之一 , 有谣言称:用在方便面中的棕榈油在植物油中品质最差 , 长期食用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 , 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 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 不利于人体健康 。
棕榈油的饱和脂肪酸相对较高 , 有很好的煎炸稳定性、氧化稳定性 。 国家标准规定 , 食用煎炸油的酸价不超过5% , 而一些企业的指标是远远小于这一标准的 。 通过交叉实验也发现 , 棕榈油和橄榄油对人体血脂的影响没有差异 , 换句话说 , 一定程度上棕榈油和橄榄油对人体血脂的调节作用是相同的 。
所以 , 一直以来棕榈油都是被妖魔化了 。 棕榈油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 , 是一种安全、营养的食用油脂 。

科学辟谣,为方便面“摘掉垃圾食品”的帽子!没有“垃圾食品”
本文插图



3、防腐剂不是毒药
通常 , 人们将食品中是否含有防腐剂作为评判“垃圾食品”的标准 , 大多数消费者视食品中的防腐剂为“毒药” , 认为食用添加有防腐剂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 。
其实 , 这种“食物防腐剂有害论”也是一种深深的误解 。 防腐剂的作用旨在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 , 保护食物营养以及感官品质 。 如果食品自身不含细菌或霉菌 , 根本就无需防腐剂 , 比如水活度较低即很干的食物 ,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油炸食品 , 像薯片、锅巴 , 包括方便面的面饼都无需防腐剂 , 要知道企业才不会无端增加不需要的成本支出 。
方便面的防腐剂只存在于调味包中 。 据了解 , 调味包主要分粉状和胶体状两种 , 胶体状由于含有油、酱料和水分等 , 因此保质期比较短 , 需要添加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 不过 , 防腐剂并不等于“毒药” 。 包括防腐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 , 只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 , 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 食品添加剂不仅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 , 也为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带来诸多便利 , 消费者在购买方便面时 , 只要尽量挑选一些经过产品检验的知名品牌 , 食品安全都是有保障的 。
4、一碗方便面32小时都消化不完?以讹传讹!
事实上 , 在有关方便面的食品谣言中 , 流传最广、让消费者恐惧陡增的无疑是吃完一碗方便面后32小时都不会消化的谣言 。 该谣言源自2011年 , 一个美国科学家通过胶囊内镜的方式拍摄了“加工食品”与“无添加物食品”消化情况的对比实验 。 当时发现手工拉面在32小时后被完全消化 , 而方便面尚未完全消化 , 仍有残余 。 这个初衷本为观察食品消化过程的实验 , 后来被错误解读为方便面不好消化、有害健康 。 随着社交媒体的传播发展 , 最后演变为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的谣言 。
根据业内专家对生的小米粉和生的小麦粉进行研究实验发现 , 不同的食物加工方式会影响到淀粉的消化率 , 方便面所用的添加剂均符合国家标准 , 其主要原料和家庭自制的面条所用原料皆为一致 , 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