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世嘉德 职场最危险的事情,是成为一名伸手党而不自知

胜世嘉德 职场最危险的事情,是成为一名伸手党而不自知

文章图片

胜世嘉德 职场最危险的事情,是成为一名伸手党而不自知

今天 , 我们来聊聊职场上很多人深恶痛绝的奇葩存在:伸手党 。
在工作中 , 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
一旦遇到问题 , 就双手一摊 , 嘴巴一张 , 跟身边的人问:这个怎么解决?
他们从不思考 , 也从不自己解决问题 , 总是习惯性去别人那拿“方案” 。
你PPT做得好 , 你帮我调整下PPT吧?
我不会剪视频 , 你帮我剪个视频呗?
明明网上一堆的教程 , 只要百度一下 , 跟着实操一遍就能解决 , 但他们懒得动脑、懒得摸索 , 习惯性求助 , 心安理得的当着伸手党 。
01
职场伸手党
“毁”人不倦而不自知
说起伸手党 , 不禁想起之前我在广告公司做文案时遇到的一位同事 。
当时 , 我和她分别负责两个不同的项目 , 大家各有任务在身 , 忙得天昏地暗 。
然而 , 她总是隔三差五来找我:
你觉得这个文案应该怎么写?
我们甲方要的广告语 , 既要突出品质、又要简单粗暴 ,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起初 , 只要有时间 , 我都会和她一起想 。
可帮的次数越多 , 对方开始变本加厉 。 一会儿让我帮她写主持稿 , 一会儿让我帮她想系列传播海报……
文案被否决要重写 , 她带着反馈意见来找我:
你帮我想想呗
甚至拿着几十页的PPT向我求助:
我们甲方说这个方案太粗糙 , 你帮我细化细化呗
完全不管我的工作量重不重、是否有时间帮她 。
末了 , 还附带一句:
爱你哦
真的不胜其烦......
慢慢的 , 我再也没有和她“交流”过文案 。
没想到 , 她又开始挨个“骚扰”公司其他文案 , 每当遇到文案被否需要重写或修改的时候 , 她就顶着“交流”和“请教”的名头 , 让别人给他想标题、想思路、想创意 , 大家都被她烦得不行……
本来 , 职场上相互交流、相互帮忙 , 很正常 , 但是一味单向索求、无下限依赖 , 就很不正常了 。
今天你向人求助 , 人家帮了你 , 明天你向人求助 , 人家又帮了你……可次数多了 , 谁还会帮你呢?
没有人甘当你的人肉搜索引擎和智囊团 , 也没有人有义务帮你解决一切难题、一直任你“白嫖” 。
职场伸手党 , 毁掉人际关系而不自知 , 还顺带着废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专业能力 。
如果一个人总是懒得摸索 , 不想花时间精力思考 , 养成了“伸手思维” , 那么他永远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
职场最危险的事情 , 是成为一名伸手党而不自知 。

02
伸手党行为是可恨的
伸手党思维是可怕的
职场上的伸手党行为 , 很可恨 , 没人会喜欢和一个伸手党共事 。
职场上的伸手党思维 , 很可怕 , 总是习惯依赖别人 , 等同于废掉自己 。
表面上来看 , 当一个“伸手党” , 也许能让你“不费吹灰之力”拿到问题的答案 , 得到工作上的帮助 , 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两个问题:
01 总是求人以鱼 , 迟早因为不会“捕鱼”饿死
求人以鱼 , 迟早会因不会“捕鱼”而饿死 。
在职场上 , 也是如此 。
《深度思考》一书作者川上浩司认为:不愿意思考就匆忙采取行动 , 可以说是放弃自我的表现 。
伸手党们一味追求便捷、立竿见影 , 向他人求助 , 以为可以快速完成手头上的事情 。
殊不知 , 看似拿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 但是没有对问题本身进行思考 , 或解决过程发起探究和质疑 , 最终触达不了事情的本质 , 无法拓展思维 , 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 。
所以 , 只关注答案、不关注算法的人 , 既愚蠢又无知 。
我们不仅要知其然 , 更要知其所以然 。 这样才能掌握“捕鱼”的本领 , 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
02 总是习惯不带脑子求帮忙 , 会越来越没脑子
《思维导图》的作者东尼·博赞和巴利·博赞 , 曾经形象地描述养成习惯时大脑的工作情况:
当你每次产生一个想法时 , 神经通路中的生化电磁阻力较大 , 就像在丛林里清出小路一样 , 一开始非常费劲 , 但随着你经过这条路次数的增加 , 阻力会慢慢变小 。 到最后 , 这条小路会变得平坦而宽阔 。
也就是说 , 一个人刚开始思考时 , 阻力相对较大 , 但如果经常思考 , 阻力就会变小 。
反之 , 当你面对问题逃避成瘾 , 时间长了 , 随着思维固化 , 思考的阻力越来越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