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花 嫦娥五号“回家了”,天问一号还在“旅途”中…“探月女神”带你遨游太空

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获得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在12月19日晚举行的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58讲中,张玉花来到现场讲述嫦娥五号背后的故事。
张玉花 嫦娥五号“回家了”,天问一号还在“旅途”中…“探月女神”带你遨游太空
文章插图
嫦娥五号:创造五个“中国首次”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约1731克。
张玉花介绍,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起飞,三是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五是完成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张玉花 嫦娥五号“回家了”,天问一号还在“旅途”中…“探月女神”带你遨游太空
文章插图
“五个第一次都是中国的创新点,我国完成首次月球自动采样返回任务,经历了七年研制、三年贮存,十年磨砺一朝成,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无疑给后续无人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意味着中国向航天强国迈出有力的一步,”张玉花说。
有故事的照片:全身贴满“暖宝宝”
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后,贴满“暖宝宝”的图火遍全网,还被网友PS成各种可爱的样子。很多人会疑问,它身上贴的真是暖宝宝吗?
大讲坛现场,张玉花也展示了这张“萌照”,并解释道, “那真的是暖宝宝,嫦娥五号返回器抵达后,先做好保温工作,运到专门的基地。”
高端的设备,往往只要最朴素的保温方式。
张玉花 嫦娥五号“回家了”,天问一号还在“旅途”中…“探月女神”带你遨游太空
文章插图
从月球上取土有多难?
两个“战队”密切配合
在整个嫦娥五号任务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首次在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交会对接,将装有月壤的样品容器从上升器转移至返回器中。为了确保“抓得住,抱得紧,转得稳”的既定目标,精准可靠控制抓捕机构和转移机构是关键。
从月球上取土有多难?航天人为之开发了多少新科技?张玉花与公众分享了嫦娥五号背后科研攻关的故事。
张玉花 嫦娥五号“回家了”,天问一号还在“旅途”中…“探月女神”带你遨游太空
文章插图
她介绍到,嫦娥五号全重8.2吨,从发射入轨到返回器再入回收,共计运行约23天,经历11个飞行阶段。任务的圆满完成离不开两个“战队”密切配合,分别是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的“摘月战队”,轨道器和返回器组成的“返地战队”。科研人员为了实现人类44年来从月球再次取样,前后经过长达10年的艰苦攻关。
作为本场活动的对谈嘉宾,来自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副研究员左文文介绍,上海天文台牵头的中国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网与现有航天测控网,共同完成嫦娥五号探测器各飞行段的精确测轨及定位任务,在嫦娥五号软着陆、交会对接等关键动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天问一号累计飞行
3.6881亿公里
在为嫦娥五号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还有另一个探测器正在茫茫的太空中前进,这个探测器就是天问一号。早在7月23日,天问一号就已经成功发射升空,嫦娥五号满载而归,天问一号现在怎么样了?
张玉花同时也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兼轨道器总指挥,在现场她向观众介绍了“天问一号”的最新进展。
到今年12月18日,天问一号已经飞行了148天,离开地球家园1.0589亿公里,累计飞行3.6881亿公里。
张玉花 嫦娥五号“回家了”,天问一号还在“旅途”中…“探月女神”带你遨游太空
文章插图
在月球背面工作的玉兔二号在12月9日也已经唤醒开始第二十五个月昼的工作,月面生存超过715天。
在讲座最后,张玉花研究员鼓励青少年群体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勇于创新和挑战,为祖国未来的航天事业发展而不懈努力。
“航天人肩负探索人类未知,彰显科技文明的使命,我们也将继续负重前行,”张玉花说,“非常感谢科技馆组织这次活动,也欢迎在座的小朋友们加入我们的队伍。”
本场讲座也是上海科普大讲坛“走进西部”沪藏疆三馆联播的第四场活动,旨在及时向西部地区普及最新重大科技成果动态,有效推动了科普教育资源的多向输出、多面融合、多方共享。
文字/部分摄影:杨珍莹
编辑:姜天瑶
张玉花|嫦娥五号“回家了”,天问一号还在“旅途”中…“探月女神”带你遨游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