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水浒传里边宋江招安一事

如果不招安,等他们老了之后怎么办?总有一天会打不过来征剿的官军的啊|【怎样看待水浒传里边宋江招安一事】wih。vǖbnhuuuigbjbiiik金鹤奖基金会粗刚愎自用一jb土匪jvJujbjjvbj■水浒传,其实是有几个版本的
比较有名的几个版本,一是现行的120回本,也就大家书店随便买就能买到的,基本上都有宋江受招安然后去帮朝廷打起义军的事
一种是清代大神金圣叹(真大神)话评本,70回,没有招安打起义军的环节,还改了很多错别字、生僻字,比较推荐大家看看
至于宋江接受招安,其实书内很多地方都做了伏笔:
首先,宋江本人是政府机构的公务员,在当地乃至天下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及时雨宋江”(但是不要和呼保义弄混了),本人家里又不穷,是个地主,生活安稳快乐,没事做做慈善,窝藏逃犯,和吴老师(吴用)吹吹牛,日子不知道多惬意,梁山纵是替天行道,义薄云天,终究是个匪,这对于认同封建正统思想的宋江来说,内心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其次,宋江多次在公开场合和私下里表现出想接受招安的想法,最后听的武松、李逵两个杀虎悍将脾气大发: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说明对于梁山众人来说,招安是有心理预期的。
最后:宋江同意招安,肯定是个悲剧,从结局也能看出来,征方腊人死的差不多了,张清老婆成了寡妇,忠心耿耿的李逵被他害死了,吴用上吊了,鲁提辖坐化了,宋江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水浒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抛开文学性不谈,为了统治阶级服务招安剧情,近千年被无数人吐槽了个便,也严重损耗了宋江这个角色的人物形象,都是有虚伪称号的领袖,喜欢刘备的人大有人在,喜欢宋江的,能有几何?

■招安是宋江心中所认为的梁山集团的最佳出路,但不是梁山众兄弟命运的最佳选择!
其一:宋江这个人本身出身政府机构,又是当地的大地主,且不论立场,其自幼熟读圣贤,心里终究还是逃不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八个字。注意“忠”是仅次于孝悌的。在统治者眼里,其实“忠”是只排在孝道后面的,科举之前,平民想当官,只能“举孝廉”,不孝肯定不忠!
在后来杀人不得已入了梁山,待晁盖死了之后,便把“聚义堂”改成了“忠义堂”,由次观之,在宋江心里,这个“忠”是大于“义”的。对正统王朝的忠心远大于对兄弟之间的义气!
“修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对于读书人来讲,朝堂正统才是真正的梦想。宋江如此,吴用亦如此,108将中多数出身政府机构的兄弟,更是如此!
其二:如果将整个梁山集团放眼于整个宋朝政府以及当时的时局,那么梁山聚义的结局其实注定失败的。这一点,出身世族的宋江以及聪明过人的吴用都看得清清楚楚。梁山和朝廷对抗,表面看是赢多输少,但是大多是依托主场的地形优势,此外就是对手太弱鸡,像高俅这种踢足球的货色能赢,那才是奇葩!更何况历史上的童贯也不是什么弱鸡,人家虽然是个太监,但是很能打的。
须知道,当时宋朝实行禁军制,这才是拱卫帝都的主力部队。在经济上,朝廷更是远远甚之。方腊那么大动静的全国性起义都被灭了,何况一个小小的水泊梁山?梁山没有被灭,原因只有一个,梁山弱鸡,构不成对朝廷的威胁,朝廷北边有辽金,南边有方腊,没功夫搭理你!一旦腾出功夫,梁山的下场可想而知。
放眼时局来讲,当时的宋朝已经是摇摇欲坠,距离靖康之变不远了,即使能够偏安一隅,也挺不过十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所以只要梁山继续聚义,终究是逃不过覆亡的结局,最好的办法就是散伙,兄弟们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有本领傍身,能活下来就行了。当然,如果就此散伙,那就没什么好写的了。
综上所诉,宋江,吴用等人认为,招安是最好的结局。
可惜的是,他们不是能够改变时局的人物,终究不过是时局,政治上的朵朵浪花而已,只是这些浪花想要求仁得仁,悲情了些而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