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市报 贵州“Tony”老师变电商脱贫带头人,一年销售收入超300万元

贵州都市报 贵州“Tony”老师变电商脱贫带头人,一年销售收入超300万元

文章图片

贵州都市报 贵州“Tony”老师变电商脱贫带头人,一年销售收入超300万元

文章图片

贵州都市报 贵州“Tony”老师变电商脱贫带头人,一年销售收入超300万元








96年“杀马特”青年 , 小学学历 , 曾在流水线上打过工 , 在理发店当过发型师 , 如今成了电商脱贫带头人 , 通过淘宝把村民们的乌鸡、萝卜、红米等农产品卖向全国 , 全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 。

李荣富出生在贵州普安县西陇村 , 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 , 村民们进一次普安县城需要翻山越岭走4个小时 , 负重前行甚至要6个小时 , 山路建在悬崖上 , 仅一步宽 , 一不小心就会滚落到山谷中 。



初中还未毕业 , 李荣富就远赴广东、浙江等地工厂打工 , 月工资2000元 。 李荣富说 , 流水线工人的生活枯燥乏味 , 最开心的事 , 莫过于发了工资去理发店给头发染个好看的颜色 , 再到县城里逛一逛 。 他最喜欢的颜色是橙色、红色 , 因为走在路上回头率最高 , 陌生人的关注让这个年轻人对生活多了一些期待 。 此后 , 李荣富索性转行学习美容美发 , 在理发店干了3年 , 一度成为店里技艺最高超的烫染师傅 。

不过 , 李荣富的职业轨迹 , 因为两个人的到来 , 发生了改变 。 2019年 , 公安部派驻到普安县的扶贫干部樊阳升为了帮助西陇村的村民脱贫致富 , 筹建了一个乌鸡养殖场 。 西陇村空气好、山林多、山上还有天然药材 , 是放养乌鸡的绝佳场所 。

这一年 , 通往县城的悬崖小道也修成了盘山公路 , 村里的农产品也不愁运不出去了 。 按照樊阳升的规划 , 养鸡场分两条腿走路 , 除了传统的线下销路 , 还要通过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 , 把乌鸡卖到全国各地 , 而鸡场的收益最终惠及村民 。

但谁来负责这个养鸡场的线上销售呢?樊阳升正发愁的时候 , 他迎来了一个新搭档 , 他叫牛少龙 , 是阿里巴巴的资深员工 , 2019年4月被公司派到普安县 , 工作任务是利用阿里的资源、用数字化经验帮助普安县脱贫致富 , 大家都称他为阿里巴巴脱贫特派员 。

牛少龙来到普安县之后就马上组织电商培训 , 计划培养一批电商人才 , 为当地的红茶、红米等农产品找到突破口 。 曾经在大城市打过工 , 爱逛淘宝 , 曾经也研究过开淘宝店的李荣富参加了这场培训 , 被为养鸡场的运营负责人 。


李荣富和阿里巴巴脱贫特派员牛少龙一起通过淘宝直播卖乌鸡

刚起步的时候 , 李荣富白天在村里收各家的农产品 , 晚上回家看视频学习电商知识 , 牛少龙组织的每一场培训都不落下 。 在牛少龙的建议下 , 李荣富还学习了淘宝直播 , 把镜头对准了养鸡场 。

看到这些乌鸡在大山里自由奔跑、健康生长 , 买家很快建立了信任 , 下单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 行情好的时候 , 一天就卖出上千个鸡蛋 , 订单排队到了半个月后 。 如今 , 西陇村已经有了3个乌鸡养殖场 , 村民们的收入有了更多保障 。



李荣富说 , 村民里 , 改变最大的是贫困户老伍一家 。 老伍是养鸡场的管理人员 , 也是村里重点帮扶对象 。 前几年 , 老伍在城里打工 , 妻子在家照看四个孩子 , 老伍一个人养活一家人 , 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 2017年 , 妻子出走 , 让这个勉力维持的超生家庭骤然崩塌 。 老伍不得不回村照顾四个女儿 , 偶尔到县城打零工 , 一年收入才4000元 。

养鸡场建成后 , 固定工资加上分红 , 老伍的年收入攀升到了五万元 。 日子过好了 , 老伍四个羞涩怕生的孩子也变得开朗自信 。 他们也会出现在李荣富的直播镜头里 , 给叔叔阿姨们唱歌 。

连续两年 , 包括西陇村乌鸡、红茶、红米在内的普安农产品都进入了阿里巴巴双11的兴农会场 。 从年初至今 , 西陇村农产品线上线下的销售收入已经突破300万元 。 目前 , 西陇村第四个养鸡场也在筹建中 。

今年3月 , 普安县已如期退出贫困县序列 。 但李荣贵决心要帮助村民卖更多农产品 , 赚更多钱 , 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迪胡锐

编审丨刘丹 张传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