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陷医疗纠纷,爱尔眼科怎么了



屡陷医疗纠纷,爱尔眼科怎么了
本文插图


医疗纠纷将爱尔眼科推至风口浪尖 。 1月4日 , 针对患者投诉诊疗过程不规范一事 , 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回应称 , 公司旗下医院确实存在一些管理和执行不到位情况 , 公司将以此为契机 , 全面提升整个集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 。 在声明中 , 爱尔眼科方面表示 , 患者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此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 , 爱尔眼科也坦陈 , 旗下医院在此次事件上存在医疗管理规范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
近年来 , 通过并购和自建模式 , 爱尔眼科规模得到迅速扩张 。 与此同时 , 爱尔眼科多次陷入因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而被起诉的诉讼案件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并购及新设医院是爱尔眼科扩张规模的重要方式 , 但在规模得到快速扩张的同时 , 如何加强旗下医院管理是爱尔眼科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
诊疗过程被质疑
受患者投诉诊疗过程不规范影响 , 爱尔眼科股价开盘迅速走低 , 最大跌幅超9% 。 截至1月4日收盘 , 爱尔眼科跌8.91% , 总市值2811.7亿元 。
质疑爱尔眼科的患者认为 , 在爱尔眼科就诊时 , 医生没有仔细检查其眼底 , 以致延误发现及治疗视网膜脱落的时机 , 导致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以及右眼几乎失明的情况 。
风波发酵后 , 爱尔眼科成立了工作组 , 对事件的诊疗全过程开展核查 。 爱尔眼科的最新声明称 , 由于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 , 以及视网膜脱离发生在白内障手术5个月后等原因 , 患者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此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 。
爱尔眼科同时提到 , 通过自查 , 爱尔眼科旗下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在此次事件上存在医疗管理规范执行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 例如 , 仅有术后第一天的复查记录 , 主诊医生未按医院规范规定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等 。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 , 可能导致爱尔眼科医疗管理规范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有很多 , 其中主要或与职责不明、监控考核流于形式主义等因素有关 。
吴士君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在此次事件中 ,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确实存在管理和执行不到位以及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 公司将举一反三 , 以此为契机 , 全面提升整个集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 , 通过医疗管理、审计及风险控制等多方面、多渠道对子公司赋能 。
多次陷入风波
作为知名民营医院上市公司 , 爱尔眼科通过并购和自建模式 , 公司规模得到迅速扩张 , 营收也实现持续增长 。 财报数据显示 , 2019年 , 爱尔眼科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74%至99.9亿元;净利同比增长36.67%至13.79亿元 。
经过多年发展 , 爱尔眼科完成了屈光、视光服务、眼前端和眼后端等项目的业务布局 。 此次受到质疑的白内障手术为爱尔眼科的第三大业务板块 。 2019年 , 爱尔眼科的屈光项目、视光服务项目的营收分别为35.31亿元、19.3亿元 , 同比增长25.56%、30.67% 。 白内障项目实现营收17.6亿元 , 同比增长13.97% 。
各项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 , 多次陷入医疗纠纷让爱尔眼科发展过程风波不断 。 以旗下子公司武汉爱尔眼科医院为例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其涉及的法律诉讼达12条 。 2016-2020年 ,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有7件因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而被起诉的诉讼案 。
类似上述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疗纠纷发生在全国多个地区 。 2018年5月 , 黄冈市一名患者因右眼出现膜状物生长到黄冈爱尔眼科就医 , 并进行了手术 , 最终刘某视力无法恢复 。 黄冈卫健委经调查发现 , 黄冈爱尔眼科医院用没有医师资质的人员手术及篡改病历 , 严重违反法律规定 。 2019年5月 , 黄冈卫健委对黄冈爱尔眼科医院作出行政处罚 。
吴士君表示 , 公司的纠纷发生率在行业内处于极低的一个水平 。 任何一个医院都会发生医疗纠纷 , 这不可避免 。 公司将持续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 不断降低纠纷发生率 。
谨防无序扩张
爱尔眼科的战略目标之一是通过并购、新建医院快速推进医疗网络建设 , 打造眼健康终身服务体系 。 在宋清辉看来 , 爱尔眼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医疗纠纷事件 ,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爱尔眼科并购的步伐迈得太快 , 导致管理跟不上 。
2009年上市以来 , 爱尔眼科通过在全国各地新建、投资连锁医院 , 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大 , 网点覆盖了全国多个省市 , 下沉至县 。 据不完全统计 , 自2017年以来 , 爱尔眼科接连宣布收购佛山、清远、东莞、滨州、湖州、太原等地的共14家眼科医院部分股权 。 2019年上半年 , 爱尔眼科再次完善分级连锁体系 , 分别收购或新建了湘潭仁和、普洱爱尔等13家医院及9个门诊部或诊所 。 截至2020年11月30日 , 爱尔眼科和并购基金旗下已开业医院达434家 , 门诊部118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