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谢异常到癌症……作息“混乱”对肠道菌群和健康的影响有多大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 是大自然赋予昼行性动物的一种生理规律 。
1984年 , 三位美国科学家 , Jeffrey C. Hall ,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同时克隆出名为period的基因 , 其所编码的Per蛋白以二十四小时为周期波动 , 与人类的昼夜节律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 三人对该蛋白的研究最终证明 , 生物节律受包括Per蛋白在内的一系列蛋白的调控 , 三人因此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 , 生物节律远不止“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这么简单 , 它还能够影响人体机能的方方面面 。 人体的生物节律不仅受位于下丘脑的中枢生物钟的调节 , 还能够被受消化系统与食物摄入等其他因素所控制的外周生物钟所影响 。
然而 , 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 扰乱了自然赋予人类的生物节律 , 同时带来了各种健康问题 。
图片来源: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近期 , 《自然综述:内分泌学》深入介绍了生物节律与炙手可热的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 并探讨了两者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人体代谢健康 。
生物节律、代谢与癌症
生物节律与代谢之间的联系早已受到关注 。 动物实验表明 , 通过遗传学方法扰乱中枢与外周生物钟 , 能够导致脂肪细胞肥大、脂肪肝、脂质代谢异常、高血糖与肥胖等多种代谢症状;“日夜颠倒”的实验动物 , 对葡萄糖的耐受程度及胰岛素敏感性都显著降低 , 它们的胰岛B细胞功能也出现了明显异常 。 这也得到了临床数据的支持 。 例如 , 生物节律调节蛋白CRY2与PER2基因突变人群的血糖较之其他人群表现出了明显的升高 。
不过 , 拥有CRY2与PER2基因突变的人并不太多 。 对人体生物节律影响更大的 , 是生活方式 。 现代生活中的倒班工作制、倒时差与熬夜 , 对受光照影响的中枢生物钟造成了极大影响;而夜宵与进食不规律等行为 , 也让外周生物钟的稳定异常困难 。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123RF
临床研究显示 , 经常在晚上七点后进食的人 , 患肥胖的风险更高;同时 , 中枢生物钟的紊乱 , 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与肥胖等代谢疾病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 参与胆固醇、脂质、葡萄糖代谢的酶在表达与活性层面 , 都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周期 , 而糖异生与胰岛B细胞的功能也直接受到褪黑素受体的调控(褪黑素是最重要的生物节律调节分子之一) 。
有趣的是 , 代谢也能反过来调节生物节律 。 包括NAD+和脂肪酸在内的代谢产物能显著影响生物节律调节蛋白SIRT的功能 。
与此同时 , 越来越多证据将生物节律、代谢与癌症三者联系到了一起 。 研究表明 , 包括结直肠癌在内 , 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与代谢症状密切相关 。 新兴证据也表明生物节律失调与癌症发生有关 。 更重要的是 , 癌细胞生长中所普遍存在的代谢功能变化 , 也有着明显的昼夜摆动特征 。
肠道微生物与生物节律和代谢健康
新世纪来 , 肠道微生物因其对人体的巨大影响引起了医学界的持续关注 。 它们具有极其多样的代谢功能 , 被视为一种强大的「代谢器官」 。 这些生活在我们消化系统中的微小生物 , 也具有和宿主相似的昼夜节律 , 并受宿主生物节律调控基因与进食行为的调控 。
相应地 , 肠道微生物同样能够调节宿主的生物节律与代谢稳态 。 2019年一项研究指出 , 微生物对宿主昼夜节律的调控或许与细菌抗原及其代谢物有关 。 例如 , 食物中的胆碱能被肠道微生物依次转化为三甲胺与氧化三甲胺(TMAO) , 而TMAO能直接影响生物节律基因的表达 。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123RF
除了影响宿主生物节律 , 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与宿主患代谢疾病的风险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相关性 。 梭菌与乳酸菌在肠道微生物菌群中的比例与肥胖相关 , 而近几年备受关注的明星细菌艾克曼菌 , 则与肥胖、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表现出负相关性 。 2019年发表的一项小规模临床实验表明 , 服用艾克曼菌能显著提升人体胰岛素敏感性 , 同时降低血液胰岛素与总胆固醇的水平 。
微生物与宿主生物节律之间精密关系的破坏 , 可能与肠道微生物引发的代谢症状与疾病有关 。
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机制
【从代谢异常到癌症……作息“混乱”对肠道菌群和健康的影响有多大】
推荐阅读
- 痛风饮食 痛风患者的饮食指导
- 咳嗽变异性哮喘到底能喝酒吗
- 便秘能吃牛杂吗
- 高血压能吃西瓜子吗
- 心肌劳损吃什么营养品呢
- 高血压软化血管的食物有哪些
- 补肾就要从内到外 几分钟效果真好
- 慢支肺气肿食疗有哪些
- 谁来拯救你的肾?唯有这种粉
- 子宫内膜异位不孕症食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