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 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率;
- 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占比;
- 抗肿瘤药物处方合理率与干预率;
-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及报告率;
-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相关数据上报情况 。
07抗肿瘤药物的培训和考核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本机构抗肿瘤药物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进行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 。 08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办法》和《指导原则》均对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划分 , 依次是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说明书中已注明的用法 , 国际权威学协会或组织发布的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 , 国家级学协会发布的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等 。 笔者评论:注意「专家共识」、「药物 RCT 临床试验结果」、「Meta 分析结果」等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未列入特殊情况下使用药物的标准 。 09新型抗肿瘤药物管理因新型抗肿瘤药物发展速度很快 , 《指导原则》自从 2018 年开始每年更新一版 , 今年已经是第三版了 。 在《办法》出台前 , 《指导原则》还包含着大量抗肿瘤药物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 , 《办法》出台后的新版《指导原则(2020 版)》对抗肿瘤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大量压缩 , 又补充了最新上市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要点 。 新版《指导原则》内容绝大部分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实际应用方面的干货 , 建议打印后 , 所有肿瘤医师都人手一本 。 随着《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出台 , 很多人发觉抗肿瘤药物的管理越来越趋向抗菌药物管理模式的方向迈进 , 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
- 抗菌药物的滥用对用药的个人危害较小 , 但对全社会造成的危害非常大 。
- 肿瘤作为一个特殊疾病 , 抗肿瘤药物使用不当会对患者本人造成很大危害 , 但对社会的危害较小 。
加强抗肿瘤药物管理原因 , 一方面是由于对患者本人影响较大 , 另一方面抗肿瘤药物具有价格昂贵、作用机制复杂、不良反应严重 , 限制条件多、药物更新发展速度快等特点 。 总之 , 用好抗肿瘤药物很难 , 但我们必须要用好!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