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天人相应( 二 )


三、人与社会的统一观
《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里明确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人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社会的一部分,不仅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属性。人体和自然环境是辨证的统一,人体和社会环境也是辨证的统一。所谓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条件、劳动条件、卫生条件、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教育、家庭结交等各种社会联系。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影响着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动态平衡。
社会的各种因素都可以通过情绪的中介和机体功能的失调引起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的演变,社会医学、心身医学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显示出重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当代社会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健康的标准有了新的改变,疾病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危害人类生命的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和意外死亡(车祸、自杀等),这四项的死亡人数占全年死亡人数的80%以上。据国内外大量的资料分析说明,这些病的致病与死亡原因多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密切把关,这充分说明人类的疾病和健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出现相应的变化。防病保健并非是单纯医学本身的问题,而是揭示在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例如在辨证论治时,必须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防治疾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天人相应
文章插图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天人相应】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