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热点 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的姜寨遗址

中原热点 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的姜寨遗址

文章图片

中原热点 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的姜寨遗址

姜寨遗址:中国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 。 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临河北岸 。 1972~1979年发掘 。 发现半坡类型(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始聚落遗迹 。 半坡类型的年代为公元前4600~前4400年 。
姜寨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民北路 , 地处临河东岸的第二台地上 。 面积约5万平方米 。 1972~1979年 , 西安半坡博物馆和临潼区文化馆合作 , 由巩启明等主持进行11次大规模发掘 , 揭露面积1.658万平方米 , 是迄今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中 , 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 。 该遗址仰韶文化堆积由下到上依次为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或称西王村类型) 。

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 , 半坡类型的年代为公元前4600~前4400年左右 , 史家类型为前3690年 。 遗址最上层 , 还有少量的陕西龙山文化遗存 。 姜寨发掘的主要收获是:为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依据;揭露了半坡类型的一处聚落遗址 , 其保存之完好 , 布局之清晰是前所未有的;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 , 了仰韶文化诸方面的内容 。
现已查明姜寨遗址占地20000余平方米 , 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 。 通过对遗址、实物的技术鉴定 , 说明居住在这里的原始先民相对稳定、年代久远 , 至少延续了两个阶段 , 即仰韶文化时期的四个阶段(包括半坡早期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和龙山文化时期 。 这两个时期从时间上推算 , 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 面对一张密密麻麻的姜寨遗址平面图 , 仿佛走进了古老的母系氏族村落。 这里是一片莽莽原始森林 , 潼河、临河自南向北涛涛奔流 , 在临潼城北相交汇合 。 在这南可狩猎、取木 , 北可种养、捕捞的优越环境里 , 居住着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 , 过着男捕女捞、共同劳动、共同享受的母系氏族村落 。 这个村落要比发掘的西安半坡遗址大10倍 , 早500年至1000年左右 , 是发现新石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氏族村落 。

聚落遗存保存得较完整 , 由居住区、陶窖场和墓地组成 。 居住区周围有天然河道和人工壕沟环绕 , 中心有大广场 。 广场周围分布着房子100余座 , 分为5个建筑群 , 每群包括一座大房子与若干中小型房子 , 均朝向中心广场 。 居住区内还有窖穴、牲畜圈栏和儿童若干瓮棺葬等 , 房屋有圆形和方形的 , 屋内设有炉灶 。 此聚落是由若干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居住地, 反映出当时氏族社会的组织结构 。 墓地位于居址东边 , 共发现墓葬600余座 , 以单人葬为主, 也有合葬墓 , 墓内有陶器等随葬品 。 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别具风格 , 陶盆内画有对称的鱼、蛙、人面等像生性花纹 , 形象逼真 。 一件鱼鸟纹葫芦瓶 , 形式新颖 , 花纹美观 , 极为罕见 。 一座墓内出土一套绘画工具 , 包括石砚、研磨棒与黑色矿物颜料等 , 对探讨彩陶绘画工艺弥足珍贵 。 遗址中还有史家、庙底沟和半坡晚期类型的遗存 。
沿渭河、黄河流域和其它地区发掘的原始部落遗址有上千处 , 像姜寨遗址这样面积之大 , 气势之宏伟、结构之合理、功能之齐全 , 并且再现了两个时期文化特点的遗址确实少有 。 所以 , 把骊山誉为 “华夏源脉” 是名副其实的 。 从姜寨遗址平面图可以看到 , 整个遗址布局严谨、有条不紊 。 西以临河为屏障 , 东、南、北三面为人工挖修的防护沟 , 东边围沟与公墓地分开 。 居住区的中心是4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广场 。 广场四边各有一座80平方米的中型房子 , 门均向广场中心开 。 每座中型房子附近各有一群小型房子 , 门也开向广场中心 。 这四座中型房子均为四个氏族部落的活动场所 。

生产工具类以石、骨、陶、角、蚌等材料为主 , 共3811件 , 与石材加工的生产工具种类不同 , 形态各异 。 石斧、石锛、石铲、石凿、石刀、石钻、石球、石敲砸器、石臼杆、石砚、石弹丸、古锥、石砍器、石磨盘、石磨棒、石镞、石网坠、石纺轮等30余种 , 充分突出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具物品 。 骨制工具占据第二位 。
还意外地发现了黄铜片、黄铜管金属物 。 生活用器主要以陶器为主 , 3000余件 , 100余种 。 最为珍贵的是半坡时期的彩陶花纹和刻划符号及史家族类型 , 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形状、纹饰 , 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其特点是彩绘艳丽、形态奇特、花纹齐全 。 姜寨先民用各种颜色在石砚上磨成粉拌好 , 然后在陶器上绘成各种图案 。 由此可见 , 绘画早在母系氏族就有了 , 彩绘图案有人面纹、鱼纹、几何纹、网纹、鸟纹等几十种饰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