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时节易伤阳气,这三味中药可滋阴润燥助阳生!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 , 同小寒一样 , 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 中医学认为 , 大寒气候干燥寒冷 , 寒邪过盛 , 易损伤人体阳气 。 特别是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 , 更易遭受寒冷刺激 , 需要加强预防 。 专家建议 , 大寒时节养生 , 仍要防风驱寒 , 艾叶、姜黄、乌药可以滋阴润燥 , 助阳生化 。
1月20日便是大寒 ,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 ”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 , 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 , 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 , 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 , 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 , 且最结实、最厚 。 大寒节气 , 也是一年之中最干燥的时期 , 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 , 中医学认为 , 大寒气候干燥寒冷 , 寒邪过盛 , 易损伤人体阳气 。 肺主皮毛 , 卫阳不足 , 肺卫不固则容易诱发肺系疾病 , 如感冒、咳喘、鼻塞流涕等 。
【大寒时节易伤阳气,这三味中药可滋阴润燥助阳生!】
本文插图
海珠湿地特派员 陈克军
过了大寒 , 又是一年 , 大寒与立春相交接 , 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 , 即冬天结束、春季到来的转折点 , 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 。 此时 , 养生也需“转轨” , 滋阴助阳生 , 以适应春天生发特性而准备 。 大寒时节养生 , 仍要防风驱寒 , 应对''小寒大寒 , 冷成一团''的寒冷刺激 , 保护心肾之阳 , 畅通气血 。 特别是一些血管弹性较差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 , 更易遭受寒冷刺激 , 血管功能失调 , 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手足麻木的情况 , 易发生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
本文插图
因此大寒时节要注意滋阴润燥 , 助阳生化 。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彭康介绍了几味常用中药:
艾叶:味苦、辛、性温 , 入脾、肝、肾经 。 具有温经止血 , 散寒调经 , 安胎的功效 。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 , 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平喘、镇咳及祛痰、止血及抗凝血、镇静及抗过敏、护肝利胆等作用 , 能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 。
食疗方: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蒿馍馒、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谱 。 本品水煎服 , 每日3-10克 。
姜黄:味苦、辛 , 性温 , 归肝、脾经 。 具有活血行气 , 通经止痛的功效 。 辛散温通 , 苦泄 , 既入血分又入气分 , 能活血行气而止痛 。 治胸阳不振 , 心脉闭阻之心胸痛;外散风寒湿邪 , 内行气血 , 通经止痛 。 姜黄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 降低血液粘度 , 降血脂 , 降压等作用 , 还能保护胃粘膜和护肝作用 。
食疗方:姜黄用水煎服 , 每日3-10克 。
乌药:味辛 , 性温 。 归肺、脾、肾、膀胱经 。 具有温肾散寒 , 行气止痛的功效 。 味辛行散 , 性温祛寒 , 入肺而宣通 , 入脾而宽中 , 入肾而温肾散寒 , 故能行气散寒止痛 , 可治寒凝气滞之胸腹胁肋闷痛以及寒疝、痛经等 。 现代研究 , 本品能兴奋大脑皮层 , 促进呼吸 , 兴奋心肌 , 加速血液循环等 。
食疗方:水煎服 , 每日3-10克 。 也可煎汁服 , 或切片晒干常年泡茶喝 。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曾文琼
实习生:翁垒玉
通讯员:李凯欣
推荐阅读
- 职场忍士更易伤"心" 需护心
- 白领哪些坐姿最易伤害乳房健康
- 经常喝碳酸饮料容易伤精
- 白领久坐容易伤害哪些部位
- 女性白领易伤胃的坏习惯 如何养胃
- 用抽油烟机不开窗易伤肺
- 初夏时节护肤注意六不军规
- 酷寒时节7大保健误区
- 冷冻食品 夏季食用不正确容易伤身
- 运动过量易伤身 女性运动减肥切忌六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