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杂记 济源的名声,不是靠张书记一巴掌打出来的,而是因为这条济水

广阳杂记 济源的名声,不是靠张书记一巴掌打出来的,而是因为这条济水

文章图片

广阳杂记 济源的名声,不是靠张书记一巴掌打出来的,而是因为这条济水

文章图片

广阳杂记 济源的名声,不是靠张书记一巴掌打出来的,而是因为这条济水

文章图片

广阳杂记 济源的名声,不是靠张书记一巴掌打出来的,而是因为这条济水

张书记一巴掌 , 把河南一座小城 , 打得一夜之间天下闻名 。

这座小城叫济源 , 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 。

济源城区
不过 , 沧海桑田 , 历史变迁 , 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济水的踪影了 , 只能在史籍资料中才能找到和它有关的记载 。

在古代 , 济水地位非常煊赫 。 就连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都这样说:“曰江河 , 曰淮济 。 此四渎 , 水之纪 。 ”这里的“济” , 就是济水 , 与黄河、长江、淮河并称“四渎” , 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

济渎庙
《尔雅·释水》云:“四渎者 , 发源注海者也” 。
古人把有独立源头 , 并能入海的河流称之为“渎” 。
在古代 , 五岳和四渎 , 代表“天下”和“江山” , 古皇帝祭祀名山大川 , 即指五岳和四渎 。

隋开皇二年(582年) , 隋文帝为祭祀济水神“清源王” , 颁诏在济水源头修建济渎庙 。

济渎庙
济渎庙 , 全称济渎北海庙 , 位于济源市西北2公里济水东源处庙街村 , 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 , 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也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 , 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博物馆\" 。

济水文化源远流长 , 仰韶、大汶口、龙山、岳石等文化遗址 , 遍布济水流域 , 是中原先民文明的发祥地 。


济南趵突泉 , 源于济水
哦 , 对了 , 不只是济源 , 济南、济宁、济阳、济阴(即今天的菏泽)等地的得名 , 都源自济水 。

相对于黄河、长江、淮河而言 , 济水真的是太不起眼了 , 不但水量很少、水势平缓 , 而且动不动还会干涸 , 几近消失 ,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怀疑 , 它为何能位列四渎?


济源风光
李世民问大臣许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 , 济水甚细而尊四渎 , 何也?”

许敬宗答曰:“渎之为言独也 , 不因余水独能赴海也 , 济潜流屡绝 , 状虽微细 , 独而尊也 。 ”

意思是说 , 济水虽然细微 , 却能独流入海 , 济水这种不达于海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 就是它始终位列四渎的原因 。
济水还有一个神奇之处 , 即「三隐三现」 , 一会潜藏于地下 , 一会浮现在地上 , 且穿黄河而过 , 却仍能保持清澈的水质 。


济源风光
白居易《题济水》云:“自今称一字 , 高洁与谁求;唯独是清济 , 万古同悠悠 。 ”

至清远浊 , 坚守其节 , 波澜不惊 , 温文尔雅 , 济水这种独特的魅力 , 符合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激浊扬清的精神追求 , 以及恩泽天地、不求闻达的人格秉性 。


济源风光
这也是为什么千年来 , 这条早已消失的河流一直没有被人遗忘 , 始终流淌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的原因 。

【广阳杂记|济源的名声,不是靠张书记一巴掌打出来的,而是因为这条济水】希望济源的父母官张书记 , 静下心来的时候 , 能多想一想这条济水 , 想一想应该从中得到一点什么启示 。 千万不要白打了那一巴掌 , 更不要把一座千年古城、「中原特区」打得变成一个停滞不前的「巴掌大」的小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