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杂记 济源,即便没有张书记那一巴掌,也早已名扬天下将近二千年了

文章图片
【广阳杂记|济源,即便没有张书记那一巴掌,也早已名扬天下将近二千年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河南有座小城 , 叫济源 , 人口不多 , 才70万 , 历史很悠久 , 一千四百多年了 , 可没多少人知道 。
今天张书记一巴掌 , 把这个巴掌来大的地方 , 打成了天下闻名的“巴掌烩面”城市 。
济源城区
今天咱不说“巴掌” , 说一说济源的文化根基“一山一水一精神”中的“山” 。
济源 , 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 。
不过 , 沧海桑田 , 历史变迁 , 这条曾与黄河、长江、淮河齐名 , 位居“四渎”之首的济水 , 早已断流千年 , 今天已经看不到它的踪影了 。
济渎庙
虽然“水”没了 , 可“山”还在 。
这山就是王屋山 。
说起王屋山 , 不能不提起愚公 。
愚公移山作为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 代代流传 , 至今余音不绝 , 成为鼓舞人们不畏艰难险阻、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食粮 。
愚公移山雕像
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可王屋山呢 , 不但高 , 而且“仙人”众多 。
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米 , 素有“太行之脊”“擎天地柱”之称 , 主峰之巅有石坛 。
据唐杜光庭等撰《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云:“黄帝于此告天 , 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 , 遂乃克伏蚩尤之党 , 自此天坛之始也” 。
王屋山天坛
传说 , 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攻伐蚩尤 , 久战不决 , 便登王屋山设坛祭天 , 受天符于此坛 , 遂战败蚩尤 , 统一华夏 。 王屋山被视为天下第一祭坛、华夏一统圣地 。
西周时 , 祭天之制雏形初具 , 发展到明代之后 , 祭天更是成为了举国上下都非常重视的一种仪式 。 统治者靠它垂范天下 , 教化民众 , 约束官员 , 所谓“国之大事 , 在祀与戎” , 祭祀甚至比用兵还重要 。
自黄帝在王屋山始设坛祭天 , 历代帝王也多到此拜谒 。
王屋山天坛
直到明成祖朱棣碍于交通不便 , 就在地球同一轴线上 , 在北京建起了天坛祭天 。
“愿随夫子天坛上 , 闲与仙人扫落花 。 ”李太白喝醉酒后一句轻描淡写 , 却毫不掩饰其对“人间仙境”王屋山的无限向往 。
王屋山不仅因“山形如王者车盖” , 而得名“王者之山” , 位列我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 ,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 被称为“天下第一洞天” 。
什么是洞天?
“山中有洞 , 贯通诸山 , 直达上天” , 道教把大地名山神仙所居洞府圣境总称为洞天福地 , 也就是天上神仙在人间待的地方 。
天下第一洞天
道教以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为主旨 , 认为高山是神仙居所 。
而王屋山“高耸苍穹 , 依悬列宿” , 便被认为是“神仙聚会”的洞天福地 , 吸引了一批批高道名士在此修炼 。
王屋山道教 , 始于汉魏 , 盛于唐宋 , 闻名于明清 , 有一千多年历史、数百年之兴盛 。
其实 , 早在道教创立之前 , 王屋山作为被大禹封过的九座大山之一 , 就是方士们采药炼丹 , 修身养性 , 以求长生不死的理想场所 。
王屋山道教盛行
据传 , 道家学派的创立者 , 被称为道教祖师的老子李耳 , 曾经入王屋悟道修炼 , 天坛山绝顶老子炼丹池至今尚存 。
至周代 , 王屋山有两位颇具影响的人物:一位是周灵王的太子王子晋(又名子乔) , 自幼慕道 , 曾修道于王屋山华盖连珠峰 , 号华盖君 。 另一位就是道家人物列子(又称列御寇) , 曾入王屋山云游采风 , 写了《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 , 载入《列子·汤问》篇 , 被道家奉为“真经” 。
王屋山道观
汉文帝非常喜欢老子的《道德经》 , 为了真正弄通《道德经》中一些词句的涵意 , 还亲往王屋山拜见曾为《道德经》作注的河上公 。
推荐阅读
- 杰的生活杂记 那么累!珠海、坦洲的同胞们,你为什么还要去澳门?
- 河南100度 赞!周口太昊陵景区对洛阳、济源市民免票
- 心心杂记 昨晚,田静直播传达了哪些信息?
- 河北新闻网 河北廊坊广阳区举行首届“对话非遗·文旅发展专家行”活动
- 河南经济论坛编辑部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
- 大河健康报 济源:以十大卫生项目为抓手 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 李旭反传销团队 脸谱实验室运营主体涉嫌传销 遭济源罚没5948万元
- 河南经济报 济源:一封来自贫困学子的感谢信
- 青松说事儿 济源!父亲被埋身亡,消防员儿子含泪救援:救得了别人却救不了父亲
- 风长眼量 济源,你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