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常见的草药,既可治风湿痛,又可治手脚麻木,还可治跌打损伤
风为百病之长 , 风邪常兼寒湿暑燥热诸邪 , 合而伤人 , 无孔不入 , 表里内外均可遍及 , 侵害不同的脏腑组织 , 产生多种病证 。
而若风的后面跟着湿这个小弟 , 常易引起关节肿胀疼痛 , 严重的甚至会手脚麻木 , 半边身体麻木 。
本文插图
萝藦科植物青蛇藤 , 生长于四川、湖北、广西、云南等地的低山区林边或溪沟两侧 。 其茎名乌骚风 , 可用于祛风除湿 , 甚至活血止痛 。
乌骚是四川方言 , 有乱来不按常理出牌之意 。 乌骚风治病之时 , 由于偏性较大 , 且其毒性还要挑人 , 敏感性高的人可能会恶心 , 呕吐 , 眩晕 , 心悸 , 心跳减慢 , 甚则昏迷 , 心跳停止 , 导致死亡 。
故而用药时宜从小量开始 , 逐渐加量 , 内服煎汤最多不宜超过12g , 且不宜久服 。 大概古代民间对于其能祛风治病又能伤人有点丈二和尚 , 于是为其取了个莫可言说的乌骚之名 。
青蛇藤 , 为多年生攀援灌木 。 幼枝灰白色 , 老枝黄褐色 , 密生皮孔 。 叶柄短 , 叶对生 , 半革质 , 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
花是萝藦科花常见的形状:
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 , 苞片卵圆形 , 有纤毛 。
花萼深5裂 , 裂片卵圆形 , 有纤毛 。
花冠深紫色 , 深5裂 , 裂瓣略向右旋转 , 互相迭合 , 内表面密具白色柔毛 。 副花冠环状 , 5裂 , 裂瓣线形 , 有长柔毛 。
可裂开的果成对排列 , 长圆柱形 。 种子小 , 长圆形 。 花期4月 。 果期8月 。
本文插图
其茎乌骚风 , 又名乌骨鸡、黑乌骨 , 黑骨头、铁夹藤 。
味辛、微苦 , 性温 。 辛走气而祛风入肺 。 微苦走骨而除湿入肾 , 且辛苦之味均入血中 , 故能行血活血 , 通畅血脉 , 消散瘀滞 。 加上温性能散寒壮阳 , 由此祛风散寒除湿 , 活血止痛 。
主治风寒湿痹 , 肢体麻木 , 腰痛 , 跌打损伤 。
选方:
1、治风湿手脚麻木:
乌骚风9g , 红活麻根15g , 胭脂花根30g 。 炖肉服 。 (《四川中药志》1982年)
红活麻为荨麻科植物掌叶蝎子草或湖北红活麻的全草 。 性味辛寒 , 祛风除湿 , 利水消肿 。
胭脂花根甘苦平 , 利尿泻热 , 活血散瘀 。
二味与祛风除湿的乌骚风共治病症 。
2、治风湿关节疼痛:
乌骚风15g , 刺五加9g , 风仙花根9g , 红牛膝9g 。 泡酒服 。 (《四川中药志》1982年)
刺五加辛温 , 微苦 。 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 , 久服“轻身耐老” 。 南北朝《炮炙论》载其有“阳人使阴 , 阴人使阳”的作用 。
凤仙花根苦辛平 , 活血止痛 , 利湿消肿 。
红牛膝苦甘酸平 , 补肝肾 , 强筋骨 , 逐瘀利尿 , 引血下行 。
三味与乌骚风共治风湿关节疼痛 。
本文插图
3、治跌打损伤肿痛:
乌骚风12g , 石吊兰12g , 香巴戟12g , 地苏木12g 。 水煎 , 加酒适量兑服 。 (《四川中药志》1982年)
石吊兰苦辛平 , 祛风除湿通经络 。
香巴戟是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 。 辛温之性活跃于肝、膀胱经 , 可治跌打损伤血胀 , 四肢筋骨风毒引起的麻木 , 筋骨疼痛 。
地苏木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的根茎及全草 , 散瘀血 , 除湿 。
四味与乌骚风共治病症 。
【一味常见的草药,既可治风湿痛,又可治手脚麻木,还可治跌打损伤】以上就是乌骚风入药选方 , 从其有毒却又祛风除湿 , 让人联想到名气更大且有毒的草乌川乌 , 救风湿痛于水火的次数更多 。 而由乌骚风煎汤服不能超过12克的用量 , 再次印证了一个真理:中药之秘在于量 。
推荐阅读
- 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的饮食问题
- 眼皮跳的食疗方法都有什么
- 口腔溃疡到底吃什么好的最快?
- 未老先衰?都是一个“情”惹的祸
- 便秘能吃白芍吗
- 灵芝吃了拉肚子怎么回事
- 洗脸水加盐的做法
- 护肝明目的食物有哪些
-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汤帮你排毒补胃
- 肝炎吃什么好 老年肝炎的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