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卫生的生活习惯,其实很不健康,第一个可能致癌!


生活中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 , 比如餐桌上没吃完的食物用纱罩遮盖、把水果烂的部分削掉再吃……习惯大多都是小时候跟着父辈们照葫芦画瓢学来的 。
这些看似卫生的生活习惯 , 其实很不健康 , 对身体有害 , 而且很不少人都中招了 , 不信来对号入座瞅瞅 。
白纸包食物
我们日常使用的纸有两种 , 一种是白色的 , 一种是接近黄棕色的 , 前者大部分都增加了“荧光漂白剂” , 是为了让纸看起来更白 , 给人一种安全感 。

看似卫生的生活习惯,其实很不健康,第一个可能致癌!
本文插图



当含有荧光增白剂的白纸和食物接触时会发生迁移 , 而且温度越高 , 迁移的速度越快 , 荧光增白剂吃进肚子里很难被分解 , 会在肝脏器官中积累 , 导致潜在的致癌因素 。
把水果烂的部分削掉再吃
水果烂了该怎么办?勤俭节约的中国人会把烂的部分削掉再吃 , 眼不见心不烦 , 以为这样就安全 。
其实不然 , 即使把烂的部分削掉 , 剩余的好部分仍然有可能渗入细菌的有害代谢物 , 甚至有些致癌的霉菌已经开始繁殖 , 只是肉眼看不出来 , 所以还是扔掉为好 。
纱罩遮盖食物
不少人小时候对纱罩都有较深的印象 , 尤其到了夏季 , 餐桌上存放食物都要用纱罩遮盖 , 认为这样既能通风 , 也能防苍蝇虫子 。

看似卫生的生活习惯,其实很不健康,第一个可能致癌!
本文插图



确实能防止苍蝇虫子污染食物 , 但是它们的虫卵可防不住 , 一些停留在纱罩上面的虫卵能轻松穿过去 , 照样污染食物 。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保鲜膜裹一下 , 然后存入冰箱 。
经常掏耳朵
耳屎并不是屎 , 在医学上叫“耵聍” , 也不能认为它是屎就经常掏耳朵 。
耳屎也是有用的 , 它能阻挡飞虫、尘埃颗粒等进入耳道深处 , 能维持耳道的干湿平衡 , 起到一定的抗菌作用 , 还能缓冲强音的冲击 , 从而保护鼓膜 。
一般情况下 , 正常的耳屎会随着身体运动、牙齿咀嚼等途径自行排出体外 , 不需要刻意地经常去掏 。
频繁掏耳朵会损伤外耳道的皮肤和毛囊结构 , 导致局部炎症 , 发生感染 , 严重的还会导致组织增生、外耳道狭窄等问题 。

看似卫生的生活习惯,其实很不健康,第一个可能致癌!
本文插图



街边一些采耳小店其实很不安全 , 容易发生问题 , 因为采耳基本靠手去感觉 , 他们不可能熟悉每个人的耳道结构 , 也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 , 更重要的是采耳过程中并不能保证消毒无菌 , 耳道损伤的风险就不可避免 。
前段时间“去医院挂号掏耳朵”上了热搜 ,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掏个耳朵这种小事都需要去医院?原因可能存在于一些网友反馈:在医院掏耳朵确实干净又舒服 , 也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 。
根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喉科医师透露的消息 , 很多来医院掏耳朵的都是因为采耳感染后来治疗的患者 。 耳鼻喉头颈外科的丁副主任医师就曾表示不建议去外面采耳 , 因为容易交叉感染 。

看似卫生的生活习惯,其实很不健康,第一个可能致癌!
本文插图



所以这些看似卫生的生活习惯 , 其实一点也不健康 , 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 希望朋友们能多注意 , 健康生活每一天!
▼关注我 , 走进临床医生的生活!
-Dr.X-
一个医学博士、外科医生和三娃奶爸
《学会看病》作者
带给你有态度、有温度的健康干货和育儿锦囊~
关注我 , 每天多一点健康

看似卫生的生活习惯,其实很不健康,第一个可能致癌!
本文插图
【看似卫生的生活习惯,其实很不健康,第一个可能致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