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 中国最牛投资人:投入245万,收获990亿,回报率高达4万倍

易方达 中国最牛投资人:投入245万,收获990亿,回报率高达4万倍

文章图片

易方达 中国最牛投资人:投入245万,收获990亿,回报率高达4万倍

文章图片

易方达 中国最牛投资人:投入245万,收获990亿,回报率高达4万倍

文章图片

易方达 中国最牛投资人:投入245万,收获990亿,回报率高达4万倍

文章图片


投资回报率4万倍 , 这可能是个“世界之最”了 。

这样的传奇 , 已经没法用投资的理论去阐释 , 它的缔造者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把这归功于“情怀”和“运气” 。
而复盘整个传奇的诞生过程 , 也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 , 人算不如天算 。
1
1982年高考 , 湖北省诞生了一篇满分作文 , 也是唯一的一篇 , 考生的名字叫龚虹嘉 。
实际上 , 从中学时代开始 , 龚虹嘉就偏爱文科 , 尤其擅长写作 , 他的文章还时不时地出现在一些杂志和小报上 。
邻居们都说 , 这孩子以后肯定是个大作家 。

龚虹嘉的理想则是当个记者、或者律师之类与人文相关的工作 , 在他看来 , 通过笔杆子挣钱挺好 , 也是自己喜欢的 。

然而 , 他对文科的钟情 , 却被班主任老师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 高中分班时出人意料地选了理科 。
学习靠的是兴趣 , 不擅长理科的龚虹嘉学得挺费劲 , 成绩一直在中等水平 , 邻居们也劝他父母 , 还是回去读文科吧 。
但龚虹嘉这时又表现出了倔强的一面 , 既然自己选了 , 就坚持到底 , 透出一股子“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势 。
成绩虽然一般 , 但龚虹嘉在学习外还有两个特长 , 一是组织能力 , 二是体育项目标枪 。
擅长组织协调 , 使得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 对于标枪这项运动的天赋 , 让他获得了国家标枪三级运动员的称号 。
在那个年代 , 这些都是可以在高考时加分的 , 再加上临场的超常发挥 , 龚虹嘉一举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

就这样 , 中国少了一个优秀的作家 , 龚虹嘉的人生跨入了另一条赛道 。

2
在大学里 , 龚虹嘉认识了两个关键校友陈宗年、胡扬忠 , 若干年后 , 就是这两个校友把龚虹嘉拉上了财富的快车 。
1986年 , 三人大学毕业了 , 陈宗年、胡扬忠喜欢搞研究 , 去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2所 , 而龚虹嘉则背上行囊到深圳进入了一家国有企业 。
三人分别时 , 龚虹嘉说 , 你们二位都去了好单位 , 以后我要是混不下去 , 你们可要拉兄弟一把 。
但十多年后 , 却是陈宗年、胡扬忠上门找到了龚虹嘉 , 希望他出手相助 。
2000年起 , 研究机构和事业单位兴起了创收潮 , 52所自然也想把自己多年的一些研究成果变现 , 而这项任务就落在了陈宗年和胡扬忠的头上 。

彼时陈宗年已是副所长 , 胡扬忠也已是副总工程师 , 52所在视频编解码的研究上一直领先于国内同行 , 于是把方向定在了安防监控上 , 初衷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

但两人对于办企业、搞经营却是一窍不通 , 更不知道上哪找资金 , 于是把认识的人拿出来都筛了一遍 , 最后锁定了老朋友龚虹嘉 。
其实 , 龚虹嘉虽然多年来一直在深圳、香港之间闯荡 , 但每年也能和两个老朋友见上面 , 每次除了把酒追忆青春 , 也要倾吐一下毕业后的酸甜苦辣 , 所以陈宗年和胡扬忠对于龚虹嘉在南方10多年的打拼史是熟知的 。
龚虹嘉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德生收音机 , 那是他到深圳8年之后才下海开始搞的 , 彼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他选择的这个创业方向 。

时代背景是 , 90年代中期 , 收音机已经被电视机取代了 , 市场容量急剧萎缩 , 收音机眼看已经成为过去式 。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 , 他却把收音机生意做活了 , 德生很快成了中国中高端收音机的第一品牌 , 还出口远销海外 , 直到现在 , 也还是国内电商平台上收音机销量的No.1 。
这是龚虹嘉传奇的第一次创业 , 但还不止于此 。
1995年 , 龚虹嘉又与人合伙搞了一家开发手机即时计费系统的公司叫德康通信 , 第三年就被亚信公司并购了 。
2000年 , 亚信公司登陆美股 , 龚虹嘉第一次尝到了从资本市场胜利退出的甜头 。
所以当时的情况是 , 龚虹嘉有资金、有经验 , 陈宗年、胡扬忠有技术 , 又有中电的背景 , 大家又是老朋友 , 天时、地利、人和之下 , 龚虹嘉决定出资跟两个老朋友玩一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