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缠师其人及其理论( 五 )


■曾经学过缠论三四年,前后108课翻过十几遍吧,操作理念和系统受其影响颇深。其实我开始看他博客根本不关注他的缠论,是看哲学宗教方面的一些东西,后来才看的缠论。曾经很长时间里觉得他把缠论写的太复杂了,但后来发现,把交易这个东西写的这么直白解剖这么彻底的还就是缠论…想了想还是不多写了,有缘人终会尊重推崇,无缘人总觉神棍,世间诸事,因缘洽会吧。
■一个看破人性规则的人总结出来的理论。没悟性的人看不懂,有悟性而不能超脱贪嗔痴的人运用起来则少了九成功力。■估计写了也是沉下去,不过还是写一下,望有缘人可以派上用场。以下仅是个人观点,如果有心,有意将来深入学习缠论者可作为一个参照。————————————————————————首先,缠师在博客中有两个反复强调的核心,是什么?如果学过缠论可以问一下自己,我猜可能有人会回答中枢、背驰这些,但并不是,真正的核心是“分类”和“走势终完美”。技术分析,根本上只解决一个问题:描述当下市场的情况,缠论的分类,本质上还是在做这么件事情。随便举例:趋势背驰描述行情转折,中枢震荡代表一种盘整状态,三买三卖确认趋势的延续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在描述市场现在的状态,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背驰等概念,都是作为一种状态区分的工具在使用,学懂这些概念,根子上是为了能够描述市场的动态,而不是为了画图而画图。那为什么要做分类?分类有什么作用?这就要说到第二条:走势终完美。这五个字怎么用?其中关键在于:需要利用走势类型符合结合律的规则,去组合出最清晰明了的当下的走势类型,最后,把未完成的那一段,利用级别的概念以及区间套的方法,做出最后一道分类来构建买卖点。走势终完美的运用异常灵活,举个例子,小写字母是次级别或次级别以下走势类型,大写字母是中枢。一个常见的a+A+b+(未完成的)B的一个走势。也许今天b是次级别会更符合构建组合的需要,明天摇身一变,把b换一段变成次次级别的反而更清晰,甚至有需要还可以去改动a和A,只为了让现在的状态更明晰。为什么可以改动?因为走势未完成、未完美,所以,在终完美前,要做的就是去按定义和规则进行组合,利用走势自身会完成自身的性质,也就是这个“终”字,构建买卖点去赚钱。一旦走势完成那就不可再修改:一个活的、变化的走势,变成了一个死的、完美的走势类型。死了、完美了怎么办?投胎啊,于是新的走势类型开启,就可以套用之前的办法,重复这一过程。最后,算是友情提醒,如果要学缠论就直接看博客,别去买书。九阴白骨爪不是九阴真经,速成的东西学起来上手快,但根基不牢,遇到点事情就扛不住了。
■缠师的经历属于国内投资市场的老资格人士,作为后来的吃瓜群众并未超越缠师的前提下没有什么能评价的资格,缠师的投资经历最早的应该是市场T0和无涨跌幅度限制的(证券法都没有的荒莽时代),做过股票主力与投资者勾心斗角的有几个,经历过327事件还在还干着有几个,与原证监系统高管关系不错的又有几个,最后以宗师角度对投资交易技术标准化定义为缠论的又有谁,这可是能与江恩、道氏和波浪这种全球闻名投资理论同高度的投资文化,让我们这些06年后才开始学炒股的人如何评价呢,只能喊一声前辈。

前几天写过两个缠论的回答后来问问题交流的人非常多,千人千缠是都懂的,问的人太多我也没时间回复,周末抽空写一些大部分问题的逻辑答案,这里的回答只能更改不能发新的,我又找了一个缠论的问题回答在下边,顺便也等于说说老师的缠论。

缠论的课程说实话这几年真的忘的差不多了,有人跑来聊ZG和GG我都分不清是当时代表的高点哪个是哪个了,天天实盘去做这些东西然后再回头从新人角度去理解感觉挺头疼的,最近交流后基本形成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理论的切入角度看很多人还在基础中跑,基础的笔和画线都还没走出来,那更就别提及实盘中的运用和逻辑延伸了;

二、有不少人还在拿着个假性画线的图在画来画去谈结构,却从不在实盘中运用理论感受市场节奏心跳,运用真实买卖点和止损感受走势的延伸和反转;

三、从一个标的的日级别走势中如何发生其可能性,确定日级别走势过程是如何的,结果最终又如何确定其日级别走势结束的,完全体验其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的演变的事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