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二 )


文章插图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分级燃烧循环(也叫闭式循环)
如果把燃气发生器的废气送入燃烧室完全燃烧呢?这就是分级燃烧循环(也叫闭式循环),部分推进剂先在预燃室内燃烧并驱动涡轮泵,然后废气再导入燃烧室进行充分燃烧。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这种循环燃烧更充分、能够大大提高推力,但是也伴随而来了新的问题。为了保护涡轮泵,预燃室采用了“富燃”或“富氧”燃烧,而之前的发动机推进剂大多是液氧煤油,煤油不完全燃烧的碳原子会形成聚合物,称为结焦。积碳会黏在所有其经过的表面、导致涡轮泵迅速老化过热,燃烧室的推进剂是通过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小孔喷射进来的,结焦也会堵塞喷射孔、进而导致发动机爆炸。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那就只能让煤油“富氧”燃烧,富氧燃烧时会产生高温、并且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因此涡轮的材料必须能够承受这种恶劣条件。对于半个世纪之前来说这种合金材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苏联人真的做到了,如早期的NK-15/33发动机。氧化剂全部通过预燃室,结合适量燃料进行“富氧”燃烧,然后全部进入主燃烧室燃烧,没有浪费任何推进剂。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后来衍生的RD-180发动机则卖给了美国公司,用于著名的宇宙神五号火箭。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而美国人则另辟蹊径,为了避免结焦,选用了氢来替代煤油作为推进剂,氢燃烧没有结焦,但又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是氢的密度非常小,无法与氧共用一个涡轮来驱动,所以需要两个预燃室,全部采用“富燃”燃烧,驱动不同功率的涡轮泵,分别推动液氧和液氢。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其次是氢的密度太低、太轻了,会从细小缝隙中泄漏出去,一旦富燃的氢通过涡轮泵轴泄漏到液氧中,就会引发大爆炸,为此工程师们不得不设计一个复杂的密封装置,终于研发出了著名的RS-25发动机。燃料全部通过两个燃烧室进行“富燃”燃烧,早期曾用于航天飞机,还将继续用于SLS火箭,RS-25发动机仍然是人类制造的最好发动机之一,有着较高的推重比和高效率。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
后来便发展出了最终极形态的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这种循环设置了两个预燃室,一个富氧、一个富燃,富燃预燃室驱动燃料泵,富氧预燃室驱动液氧泵,再将废气同推进剂一起注入燃烧室燃烧,在这种循环中全部推进剂流量都参与燃烧驱动涡轮泵,故称为全流量循环(FFSCC)。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因为所有的燃料和氧化剂都会经过预燃室,可以随意控制驱动涡轮泵的推进剂比例,两个预燃室会极度富燃与极度富氧,可以让涡轮以更低的温度、更低的压力工作,能大大提升涡轮泵组件的寿命。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即便是富燃的燃料通过泵轴泄露,遇到的也是更多的燃料,因此不需要那些非常精细的密封装置。也不会采用煤油作燃料,因为富燃预燃室会有结焦问题。这种循环的热力学效率是最高的,但相对而言,发动机也是最复杂的,最早的工程实践机型是苏联的RD-270发动机,是采用四氧低二氮和偏二甲腓为推进剂的毒发,最后从未上过天。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目前最成功的尝试就是SpaceX的猛禽发动机了,是第一个投入实用的全流量循环发动机。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文章插图
选择了液态甲烷作为燃料,那么为什么选择甲烷呢?先是三种燃料的密度,煤油813克/升、液氢70克/升、液态甲烷居中422克/升。再看各燃料的氧化剂质量比,燃烧1克煤油需要消耗2.7克氧、燃烧1克氢需要6克氧、燃烧1克甲烷需要3.7克氧,根据液氧密度1141克/升。
SpaceX “猛禽”全流量循环发动机,浅谈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