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飞机事业助力中国“航空梦”实现

最近一年间,张家榕频繁地往来于上海临港和南昌之间,兼顾着上海上飞飞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上飞装备”)两地的业务。作为上飞装备飞机部件装配业务带头人的他,在帮助公司实现上海区域飞机大部件配套产业在民营企业零的突破后,如今又在助力上飞装备进一步拓展业务半径和领域,也在中国航空梦的实现中发挥更大的力量。不久前,张家榕先后获评“临港工匠”“上海工匠”。
专注飞机事业助力中国“航空梦”实现
文章插图
不断提升飞机装配效率
2014年5月,张家榕加入上飞装备,随之从老家沈阳来到临港。那时的上飞装备,尚没有飞机部件装配的业务。随着张家榕的加入,上飞装备的飞机部件装配业务快速发展起来,也进一步丰富了临港的航空产业组成。
从某军机组件装配起步,到2016年国产C919大飞机首架改装保首飞,再到2019年国产ARJ21新支线客机中后机身大部件批产交付,6年多来,张家榕组建和带领上飞装备的部件装配团队从无到有,一路发展壮大。
事实上,张家榕在飞机部件装配方面的才能,在还是一名学徒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那时,他在中航工业沈飞参加工作不久,当发现了零件定位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后,他设计了一个样板,使原本要3-4天才能完成的47个小零件定位工作,改进到4-6个小时即可完成,这一样板沿用至今。
之后,经过多年的历练,张家榕对于飞机装配工艺的精准把脉和高效改进更加娴熟。
2016年,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迫在眉睫,张家榕率团队赶赴中国商飞,投身10101架首飞保障及10102架改装任务。当时,改装面临零件数量多、遗留问题多、安装位置分散、结构复杂等困难,他在技术创新上想对策找方法,创造性地用大数据控制每个零件状态,并在全机改装中推广,获得中国商飞的表彰。
在2018年末上飞装备承接了ARJ21中后机身大部件任务后,张家榕又带领团队,经过35个昼夜奋战交付首架,意味着上海市飞机大部件配套产业在民营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之后,通过他和同事们对装配工艺和质量的严苛要求,上飞装备部装团队又在2019年10月取得了该型号首次连续3架次零缺陷交付。如今,随着装配技术和工艺的越发成熟,这样的连续零缺陷交付早已不止3架次,而是已经成为常态。
在上飞装备的近7年来,张家榕提出型架优化50余项,完善工艺文件250余份,提升样板效率140余种,改进工装40余项,实现产品交付速率从35天/架逐步提高到10天/架,现在又进一步提高到7天/架。
带着责任和使命去做
随着上飞装备的业务扩大,该公司成立了成都分公司,如今又在筹划成立南昌分公司。在这些过程中,张家榕又两次扮演“先锋”角色,先后分赴成都和南昌,从建立团队,到设计装配工艺,制定技术标准,亲历亲为,帮助公司在两地的业务开展起来。
“工作范畴与以前没太大区别,但负责的事情比以前多了。”张家榕说,但每开展一个新项目,自己做的一件重要的事,都是梳理装配工艺过程,使其达到最优化,保证装配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
“南昌项目开始后的第一件事,我同样是把所有的工艺过程梳理了一遍,发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安排,比如有些环节是可以并行的,但原来都是一道一道来做的。所以就调整流程,同时又重新设置了工艺分离面,促使工作分解得更细。”张家榕说,在这些举措下,再加上设计的各种样板,装配效率大大提升,从最初8天才能装配一架飞机,到现在3天即可完成,一个月可以做到10架。
现在,除了亲自把控技术和工艺,张家榕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带团队。他制定了《高师带徒协议》,创新完善“传帮带”机制,编写《工作标准化》《科学经营团队》等培训资料,使部件团队从8人发展到150人。“整个团队水平提升了,飞机装配的效率和质量才会不断提升。”张家榕说。
对于自己扎根的航空产业,张家榕一直带着一种责任和使命感:“国家未来的航空工业要发展成世界领先的,没有一代代人的付出是不可能的,那我们这一代人就要做好我们这一代人的事。”
而自张家榕来到上海后,他也带着家人在临港新片区安家落户,扎下根来。“临港成为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后,这两年发展势头更加火热,这对临港的航空产业是好事,对作为居民的我们来说,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家人和孩子在临港生活得好,我在‘前线’就更能安心往前冲了。”张家榕说。
栏目主编 许素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