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在太空喝上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怎么做到的?

文章插图
近日,采访人员走进中电48所,参观该所传感器生产线。
文章插图
中电48所自主研制的薄膜压力传感器芯片。
天和入九天。4月29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
“很高兴!紧张的状态一扫而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简称:中电48所)所长龚杰洪兴奋地告诉采访人员。
在空间站核心舱上, 中电48所配套的多种型号的传感器及仪器,用于舱内各系统的压力、气体、流量、水质等参数测量,为核心舱在轨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工作,喝水的问题怎么解决?
虽然货运飞船会定期往空间站上送水,但成本将会很昂贵。为了保障航天员的用水需求,核心舱有一套水循环处理系统,将航天员的尿液和汗水回收,经处理后变成饮用水,正常饮用。同时,通过水中总有机物测量仪器,实现对航天员饮用水中总有机物含量监测,让航天员喝上健康的饮用水。
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比喻:“如果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那么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当于是一室一厅的房子,空间站则像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
【航天员在太空喝上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怎么做到的?】新家刚装修完,少不了空气质量检测。那么,在空间站这套“三室两厅”里,也同样需要对“房间”内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虽然核心舱像普通住所一样,但超标空气成分来源远比住宅复杂。”中电48所设计师解释,一是核心舱建造以及各种设备等使用的材料,可能会释放出超标气体;同时在太空环境的辐射下,设备运行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将更为复杂。这就要求对舱内气体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测,提供气体环境调适的依据。
天和核心舱内也配置多种舱内环境气体检测仪器,能够对舱内的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PM2.5以及可挥发性有机物气体进行实时、准确检测。
实际上,除了水质检测和气体分析仪器外,核心舱内还有多款用于环控生保系统和载荷试验系统的压力、压差传感器。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膜压力传感器系列产品,对空间站储气装置、热控环路等关键设备压力参数进行测量,保障空间站平台和航天员生命安全。
潇湘晨报采访人员李琼皓 实习生刘晓坚 摄影杨旭 文昌报道
【来源:潇湘晨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
- 主导 印专家:美俄中主导太空规则,印度想占据一席之地,要与中俄合作
- 氢能冶金 碳中和正在进行时,炼铁氢还原替代碳还原的新时代已至!
- 奇葩说 2021第一位宝藏男神,非他莫属
- 太空飞行 鱿鱼宝宝和“水熊”将成为美国宇航局最新的微型宇航员
- 中国人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言论引争议
- 诚实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为何返回后就没露面?原来一直在背后作奉献
- 稀土 在我国发觉比希土还有价值的商品,储藏量全世界第一,使用价值达到上千亿
- 伺服 “窝工”技术又双叒叕助力中国“太空首单”
- 中国网 【探秘延安红街之二】藏在延安红街里的八个故事
- 最新消息 象群走出昆明密林在田间踩踏:现场可见有9头 正从山坳里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