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 永辉超市,宝刀未老( 二 )


张轩松也表示 , 在到家业务上 , 从投入和营运角度 , 永辉处于领先队列 。
线上销售能过百亿的超市零售企业 , 截至目前 , 国内应该只有永辉和大润发(根据大润发的数据 , 线上占比达到24%) 。 永辉占比目前只有10%——这个数字也透露出两点信息 , 一是永辉超市减少了线上业绩的亏损性投入 , 而改为从业绩出发的稳打稳扎 , 二是 , 无论是从线上业务能力与市场规模和趋势 , 未来永辉线上的增长空间都非常巨大 。
因此 , 新业态上的短期受挫 , 并不会给永辉超市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与转型造成干扰 , 它将是这家企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一以贯之的战略 。 原因很简单:既是发展趋势 , 亦是自身面对未来竞争、满足消费需求的必需品 。

-3-
截至2020年底 , 永辉已进入29省市 , 门店数达1017家 。 2020年 , 其还首次进驻西藏、山东、甘肃、内蒙古、青海5个省份 , 新开店114家 。
即便整个行业并不景气的2021年 , 永辉仍计划开店80家 ,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全国版图 。
这当然是基于永辉对自己经营实力与供应链能力的匹配后做出的决策 。
永辉超市在年报中也直言不讳:营收、净利润的稳健增长 , 得益于新开Bravo门店销售及线上销售的增长 。
线上销售的大幅增长 , 得益于数字化的持续投入与落地 。
今年1月 , 永辉超市任命原京东移动技术部、平台交易研发部、中台共享技术部负责人李松峰出任CTO , 负责永辉科技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落地 。 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以数据驱动业务发展 , 加速到店到家业务融合 。
目前 , 这个技术团队已近千人的永辉科技中心 , 是线上业务的重要推手 , 数字技术也运用到了永辉消费场景、供应链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 。
2020年 , 永辉线上用户的月平均复购率为49.1% 。 而在2020年新增的2830万用户里 , 900万来源于线下门店的转化 , 年底月活为1861万 , 同比增长高达268% 。
目前 , 永辉超市线上SKU数覆盖了465个生鲜品类 。 同时 , 通过建立仓端运营及配送管理标准 , 完成了以标准统一、数字化管理及工具赋能为核心的“二代仓”复制 , 优化了服务体验 , 履约准时率提升至93%以上 。
根据其最新规划 , 2021年将复制近600家二代仓将全国准时履约率提升至95%的行业领先水平 。 数字化用户实现提升至 8000万 , 线上占比实现 16% 。
同时 , 永辉超市2021年将在五省落地自配送的搭建 , 并优化APP各黄金触点的交互体验 , 推进千人千面算法推荐 , 定期全系优化商品文描 。
显然 , 经历了此前踩过的坑 , 永辉在数字化上已经更为稳健 , 即在打造线上业务能力的同时 , 以业绩和用户需求为导向 , 不跟风不盲从 , 以自己的节奏逐步发力 , 一如其在年报中指出的 , “线上业务占比逐渐增大 , 已经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来源” 。
张轩松认为 , 永辉的科技转型不仅仅是到家业务 , 包含营运、中台、后台信息系统等 , 投入是长期持续的 。

-4-
2020年永辉超市综合毛利率达到21.37% , 处在行业和其历史较高水平 。
未来的决胜之道 , 仍然在供应链 。
数据显示 , 2020年永辉超市生鲜及加工业务收入达到414.81亿元 , 在主营业务中占比创下近10年来最高水平 , 业务毛利率达到13.84% , 同比提高了0.62个百分点 。 食品用品(含服装)业务收入达到453.04亿元 , 毛利率18.60% 。
生鲜是永辉的核心竞争力 , 这一点直到现在依然领先于竞争对手 。
有“生鲜之王”之称的永辉超市 , 除了做深、做透、做精属地采购和源头采购渗透 , 以及做优做活区域化特色一村一品开发 , 也意识到了 , 零售业正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 品质和服务上升到经营的主要地位 。
买方市场要面对的消费特点 , 是年轻化、个性化、分层化 , 而品质和服务 , 说到底 , 是对供应链升级的考验 。
永辉的做法是 , 围绕品类、商品、场景、营销、配送体系五个方面 , 从商品供应链上进行迭代 。 去年底重装开业的上海松江万达店是其一个试点 , 永辉旗下十大品类星球——酒类“咏悦汇酒库”、母婴“优悦宝呗”、家电“电靓动力”、宠物“铃铛宠物”、文玩体“娱乐星球”、零食“食货乐园”、餐厨“佐餐诱厨”、家居“舒舍美家”、清扫卫浴“清扫新居” , 以及大健康“颐养生活” 首次集中公开亮相 。

这一切的变化 , 是要通过体验式场景、生活化陈列及立体营销的打造 , 增强门店体验消费场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