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口流向珠三角:10年间增加近2200万人,占全省比重提升至62%( 二 )
今年2月 ,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了《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的初步成果 , 其中人口规划部分指出 , 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从2018年的6301万人增长至2035年的8440万人 , 平均每年约增加125万 。
而在非珠三角地区 , 北部生态发展区常住人口从2018年的1687万人降至2035年的1510万人;沿海经济带西翼仅从1620万人增加到1650万人;沿海经济带东翼从1738万人增加到1800万人 。
如果将非珠三角地区视作一个整体 , 未来15年在规划中呈现人口减少的状态 。
如今 , 珠三角九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7800万 , 距2035年8440万的预期仅有约640万的差距 。 到2035年 , 珠三角人口大概率将突破8440万的预期 。
经济学家樊纲曾预计 , 到2050年 , 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加上港澳)的人口将可能达到1.2亿到1.4亿 。
广东省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 , 同时也是经济第一大省 , 全省内部的人口增长分化 , 很大程度反映了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规律 。
杨新洪在前述采访中解读称 , 人口流向哪里 , 哪里的经济可能就会表现得更加抢眼 。 经济跟人口关系是密不可分 , 也是互相促进的 。 人往高处走 , 实际上也代表着人往经济高地走 。 这样的表达 , 或者说就是一种人口变化的规律 。
周仲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 从更大视域观察 , 人口空间分布主要是由地理环境决定 , 低纬度、气候适宜、沿海沿江地区人口集聚度普遍较高 , 这也是中国人口分布“胡焕庸线”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 。
他指出 , 从广东省的情况来看 , 人口空间分布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 。 珠三角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公共服务优质、交通便捷等原因 , 人口集聚度高 , 人口密度大 。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说 , 随着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进 , 珠三角地区将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地区 , 经济社会发展将持续快速发展 , 人口集聚程度将会越来越高 。
在广东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 ,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作为经济的主引擎 , 这对人口的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均提出了要求 。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 广东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214人上升为15699人 。 15699这个数字在全国并不算领先 , 但珠三角城市的表现十分亮眼 。 譬如 , 深圳、广州和珠海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高达28849人、27277人和25752人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 人往经济高地走的同时 , 迁徙意愿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公共服务配套的影响 。
周仲高向记者表示 , 在调查中发现 , 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对人口吸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 人口集聚动因正由父代的“经济动力”(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等)转向子代的“社会动力”(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条件和成长机会等) , 城市提供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公共服务将成为人口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
(作者:王帆 编辑:李博)
推荐阅读
- 古镇 浙江一“养老县城”走红,人口总数超过40万,拥有一处5A级古镇
- 厦门 四川有座与西藏相接的县,人口仅有3万多,却坐拥50多家酒店
- 若羌 中国面积第一县:人口不足7万,但面积却超过全球57%的国家
- 空间站 我国新空间站的天和号,是21世纪最大航天器,具体有多大你知道吗?
- 国家统计局 全国14亿人口,月收入超过5000元有多少?答案“出乎意料”
- 人口普查 天文新发现:18亿恒星的人口普查数据,再刷新人们对银河诞生认知
- P2P 我国总人口14亿,月薪超5000元的有多少?统计局已公布数据
- 统计局 我国总人口14亿,月薪超5000元的有多少?统计局已公布数据
- IT 世卫组织:各国应在9月前为至少10%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
- 新角度解读 吉林省人口普查数据出炉:长春占比超37%,两市人口跌破百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