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火星! 中国日记 祝融号

你好,火星! 中国日记   祝融号
文章插图

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迹。
天问一号是个“三件套”,包括环绕器、进入舱和“祝融号”火星车,后两者共同组成着陆巡视器;落火则分“三步走”:进入,减速和软着陆,简称“EDL”。5月15日凌晨1点,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进入火星轨道;4点,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着陆。
“这是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风险最高的一步,进入过程是未知的,存在约20分钟的单程通讯时延,因此整个着陆过程无法由地面实时控制,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火星探测器总体主任设计师王闯告诉采访人员,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天问一号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克服高温、姿态偏差等挑战,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下降速度减掉了90%左右;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减速,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再通过反推发动机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距离火星表面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精准避障、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
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面着陆经验,但这次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任务更艰难。
“我国首次实施火星探测任务,没有火星环境,特别是大气等参数的一手数据,相当于在一个完全未知的环境步步摸索,难度可想而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火星巡视器总体主任设计师陈百超说。
在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落火前一天,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称“祝融号”火星车着陆是对中国深空探测能力的最大考验。报道还援引意大利博洛尼亚射电天文研究所行星科学家罗伯特·奥罗塞的话:“这项任务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他们一次就完成了美国宇航局花了数十年才完成的任务。”
到达火星不是目的,尽可能获得有效科学探测数据才是目标。再过几天,“祝融号”火星车将与进入舱解锁分离,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推动我国星际探测再上新台阶,无疑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美国宇航局助理局长托马斯·祖尔布琴在社交媒体发文祝贺:“‘祝融号’登陆火星,恭喜中国国家航天局‘天问一号’团队!和全球科学界一起,我期待本次火星任务对人类了解这颗红色星球作出重要贡献。”
浩瀚宇宙,承载着国人千百年来的向往,也寄托着全人类的共同梦想。千呼万唤始出来,我国第一辆火星车即将闪亮登场,大步迈向星际探测新征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文字 李芸 设计)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你好,火星!|中国日记 | 祝融号】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