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报 四川省内江市:老工业城市的红色基因与传承( 二 )
抗战时期 , 汽油紧缺 。 当时 , 内江市人民利用蔗糖附产物——废糖蜜提炼出工业酒精 , 以酒精代替汽油作为动力 。 据内江市档案馆记载 , 抗战期间 , 内江市拥有大中型酒精厂20多家 , 最高日产达到100吨之巨 , 并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 生产的无水酒精可作飞机燃料 , 成为抗战时期重要的军用物资 。
进入三线建设时期 , 石油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 决定在四川省搞一次“石油大会战” 。 1965年 , 四川石油会战在位于内江市威远县的曹家山吹响号角;1966年 , 威远构造探明天然气储量达400亿立方米 , 这次会战找到四川第一个陆上整装大气田——威远气田 , 并成功打出了我国第一口横穿油层的拐弯多底井和第一口水平多底井 。 1965年11月到1966年4月期间 , 邓小平、彭真、李富春等相继到这里考察 , 指导大会战 。 这里也被命名为“红村” , 数千人的石油队伍用热血炼就了“红村精神” 。
威远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原主任刘斌杰介绍 , 当时石油大会战倡导发扬延安革命精神 , 走大庆道路 , 无疑为这个小山村注入了深厚的红色基因 , 有着“红色”“革命”“红旗”之义的“红村” , 实至名归 。 这里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三线工业发展阶段难得的工业遗产 。
党史学习教育
传承红色工业精神
今年3月27日是毛主席视察隆昌气矿63周年 。 当天 , 紧邻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 , 新修建的四川石油会战史馆开馆揭牌 ,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 。
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办公室主任先钰介绍 ,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好红色文化与石油化工精神 , “隆昌气矿”旧址于2020年进行保护性重建 。 重建后设两个主展馆 , 分别为纪念馆和四川石油会战史馆 。 重新开馆后不到一个月 , 每天都迎来近千名游客前来参观 。
就在几天前 , 来自内江市工矿企业的近80名党员职工 , 沿着毛主席当年视察隆昌气矿的足迹 , 共同追忆老一辈工业人的奋斗历程 , 深情回望那个光荣与奋进的年代 。
“我们看到了优秀的工业文化遗产、伟大的石油精神 , 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关怀 , 鼓舞人心 , 催人奋进 。 ”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党员陈晓华认为 ,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 , 激励新时代工业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 努力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
【中国城市报|四川省内江市:老工业城市的红色基因与传承】“327车间让每一个内江人感到骄傲 , 它所承载的红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宣扬 。 追忆历史 , 回望老一辈石油人的奋斗历程 , 提醒我们不忘初心再出发 , 牢记使命加油干 。 ”西南油田工作人员李新民在参观后也深有感触地说 。
在隆昌市 ,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 , 中共隆昌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杜艳华以《初心 , 从未改变》为题 , 以微党课的形式 , 用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激励党员领导干部自立自强、敢为人先 , 更激励大家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 目前 , 这一微党课已宣讲80余场 。
在威远县 , 四川石油大会战指挥部旧址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 在会战旧址 , 浮雕墙的一个细节引人注目 , 墙上刻着“中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字样 。
进入新时代 , 内江油气工业再一次绽放光芒 。 “2010年 , 在距离红村约10公里的地方 , 我国第一口页岩气井成功获气 。 ”蜀南气矿威远采气作业区办公室主任蒋勇介绍 , 红村是四川石油人开发天然气和页岩气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 现在石油人再次高举“红村精神”旗帜 , 来到威远县推动页岩气的开发利用 , 打造中国“气田上的大庆” 。
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波介绍 , 国家页岩气发展规划将内江市、自贡市纳入全国页岩气重点建产区 。 当前 , 内江市正以建设中国“气田上的大庆”和成渝氢走廊为契机 , 努力为在四川省乃至全国树立“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应用典范 , 进一步为提升四川省作为西气东输枢纽的核心地位作出应有贡献 。
作者:叶中华 通讯员 刘小玲
推荐阅读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较量?美国疯狂印钞6万亿,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油价 “负油价”后全球市场变化!美国每升不足2元,中国排名竟超国足
- 中国人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言论引争议
- 诚实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为何返回后就没露面?原来一直在背后作奉献
- 伺服 “窝工”技术又双叒叕助力中国“太空首单”
- 研制 好消息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进步,有望彻底打破西方垄断
- 中国经济网 航天工程董事长唐国宏辞职 姜从斌接棒
- 中国网 【探秘延安红街之二】藏在延安红街里的八个故事
- 淄博哪里有AJ专柜
- 歌手 《中国好声音》改版变《歌手》,诸多知名歌手以选手身份亮相加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