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 PNAS:金伯利岩揭示早期地球分异的残留地幔储存在核幔边界的LLSVPs( 二 )
文章插图
为了让地球早期形成的EDR亏损地幔不发生去气作用而保存高3He/4He的特征,该储库就必须不受后期地幔对流的影响,位于核幔边界长期保持稳定的LLSVPs是理想地区。这也和大部分形成金伯利岩和OIB的地幔柱起源于LLSVPs的假设相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金伯利岩都和LLSVPs有关,金伯利岩的地球化学性质是否和LLSVPs的地理位置有关也仍不确定。由于自270Ma以来LLSVPs的位置保持相对稳定,作者通过梳理270Ma以来的金伯利岩和超镁铁质煌斑岩的产出位置来探明具有PREMA成分特征的金伯利岩与LLSVPs在空间上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具有PREMA成分特征的金伯利岩和LLSVPs在空间上可以较好的匹配,而没有PREMA成分特征的金伯利岩则与LLSVPs缺乏空间上的联系(图3)。鉴于金伯利岩至少从20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说明其源区,即PREMA地幔储库,可能长期以来就被储存在核幔边界的LLSVPs中,且并未显著遭受地幔对流和俯冲作用的影响。
文章插图
地球的形成和圈层分异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成果通过OIB及金伯利岩的同位素组成,聚焦地球深部地幔圈层,为地球早期的组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约束。根据该研究成果,金伯利岩和部分OIB起源于相同的地幔源区PREMA,代表了地球在形成后很快遭受熔体抽取后的残留(EDR)。这可以解释OIB中原始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和指示长期亏损的Nd-Hf同位素组成之间的悖论。此外,近270Ma以来的金伯利岩和LLSVPs在地理上的关联指示PREMA可能储存在LLSVPs中,从而反过来推测LLSVPs可能在地球早期就已经形成且稳定保存至今。后续还需要对古元古代和古生代的碱性超镁铁质岩浆岩进行研究,来丰富金伯利岩和超镁铁质煌斑岩的同位素记录,从而加深对地球早期演化进程中深部地幔演化的认识。金伯利岩也为早期地球分异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对其开展惰性气体和灭绝同位素体系(182W、142Nd)的研究可极大推进地幔动力学的进展。
文章插图
主要参考文献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同位素 科学家揭秘:为何月球表面钨-182同位素异于地球
- 同位素 发现远古中子星碰撞?还给太阳系带来了大量黄金?
- PNAS:W同位素制约地球早期地幔对流模式
- 深海探秘,用放射性同位素,解开超新星爆炸之谜
- 同位素 月球形成撞击理论得到有力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