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晋欢颜」青塘村:自力更生谋发展 产业带动致富路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晋欢颜」青塘村:自力更生谋发展 产业带动致富路

文章图片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晋欢颜」青塘村:自力更生谋发展 产业带动致富路

文章图片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晋欢颜」青塘村:自力更生谋发展 产业带动致富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 黄河新闻网记者深入基层 , 扎根群众 , 围绕山西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方面进行采访报道 。 反映山西各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 定格三晋大地全面小康“晋欢颜” 。

“青青芦苇荡 , 深深海眼亮 , 悠悠粽飘香 , 家家奔小康” 。 青塘 , 素有黄土高原“鱼米之乡”的美称 , 一口海眼井浇灌着千亩苇叶、百亩鱼塘 , 一条井沟之山泉水养育了祖祖辈辈的青塘人 。

踏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青塘村的古石板街道上 , 明清两代古建筑成片成群 , 特别在清代后期 , 这里有过200多年的辉煌 , 曾是晋西北一颗耀眼的明珠 。 成群古建灰楼瓦舍 , 规模宏大 。 而现在的青塘 , 在原有村落古建的基础上 , 进行了道路硬化、植被绿化、公厕改建和文化娱乐广场的修建 。

格外引人注目的 , 是从村口开始 , 道路两旁一尺多高的粽叶 , 随风摇曳 , 把整个村子装点得生机勃勃 。

沿着平坦的水泥马路走到桥北 , 青塘最大的粽子生产加工公司就跃然眼底 。 “现在我们厂每天的产量可达三万只 , 年销售量在三百万只左右 , 年销售额一千万左右 , 人均收入可达五千元 。 ”前青塘村副书记王贵顺向记者自豪地介绍道 。

一卷糯香 一村乡情
以前的青塘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居环境脏乱差 , 2013年新一届村领导班子上任后提出了打造粽子产业、修路、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思路 。
说干就干 , 很快投资建厂的想法得到了所有村干部的认可 。 随后 , 在临县县委、县政府的帮扶下 , 以包粽子为主的“青塘食品有限公司”在青塘村拔地而起 。 厂房占地1300平方米 , 使用面积2400平方米 ,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生产要求QS标准设计建造 。
原料房、泡米车间、清洁车间、包制车间、蒸煮车间、真空车间、高温灭菌车间、外包车间、成品库、冷藏库、冷冻库、办公室、化验室等一应俱全 。 投入生产的第一年 , 几万只粽子被销售一空 , 根本无法满足市场 。
青塘粽子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 每天早上七点 ,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工人准时到岗 , 开始了一天美好生活的奋斗 。 而在厂子大门外 , 等候取粽子的一百多辆电动三轮车早已排成了长龙 , 等待装载完毕去往大街小巷、闹市街头 。
青塘粽子之所以驰誉百里 , 是因其从选材到用料 , 无一不精心 。 五常的江米 , 临县本土的黄米 , 再加上色泽墨黑的青塘粽叶和有着“中国红枣之乡”美誉的临县大红枣经过蜂蜜的充分泡制 , 高压锅10小时不间断地蒸煮及火候的不断调控 , 使得粽叶、蜜枣、江米和马蹄莲的味道充分融合 , 用青塘粽叶包出来的粽子煮蒸后味道香浓 , 也只有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是名符其实“舌尖上的美味” 。
记者了解到 , 前青塘村现有住户为800户 , 已经在工商局备案登记的粽子加工厂就有120家 , 其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46家 , 带动本村与邻村就业人数1000人 。


树立品牌 发展产业

“小小一只粽 , 致富产业经” 。 青塘粽子现已成为本土的知名品牌 , 吕梁十三县每个县都有经销商 , 在山西多个地市都有代理商 , 与美特好、唐久、六味斋、贡天下等连锁企业均有合作 。 除了线下的实体销售外 , 青塘粽还搭乘电子商务的快车销向全国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晋欢颜」青塘村:自力更生谋发展 产业带动致富路】“为了使传统手工艺不缺失 , 我们计划在五年内将青塘粽子打造成山西品牌 , 以长江为界 , 实现‘北有青塘 南有嘉兴’的品牌战略 , 以此逐步实现走向中国、走出世界的蓝图 。 ”张新文兴奋地说 。
青塘粽子产业的蓬勃发展 , 拉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 , 在以粽子为主要产业的同时 , 村里还修建水上乐园、举办民俗文化节、开办农家采摘园…… , 现在在青塘村 , 家家户户都在搞产业 , 不论老少齐上阵 。 “自从开始搞粽子产业 , 家里收入成倍翻番 , 生活好了 , 咱心里头高兴 , 干啥都愿意 。 ”面对记者 , 村民们争先喊出了自己的心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