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 大涨!逻辑突然变了?

人民币 大涨!逻辑突然变了?

文章图片


原创刘晓博
今天(2021年5月25日) , A股出现了普涨行情 。 其中上证指数大涨了超过70个点 , 涨幅达到了2% 。
最近10个交易日以来 , A股就显得比较强 。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甚至放出了“横盘不长久 , 挑战四千点”的观点 。
这跟5年前任泽平“现在应该拿着D章冲进A股”的说法 , 同样引人注目 。
于是问题来了:A股的逻辑是否发生了新的变化?
长期阅读本专栏的读者都记得 , 我此前曾对2021年二三季度的A股行情给予了“垃圾时间”的预判 。
主要逻辑是:由于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 , 所以经济复苏较快 。 为了防范通胀 , 会在2021年一季度中后期开始 , 逐步收紧货币 。 所以 , A股虽然会在美国大选之后有一个强劲补涨行情 , 但2021年一季度之后会结束 , 方式是双头或者头肩顶 。 鉴于货币政策在二三季度相对收紧 , 所以A股机会不大 , 可能会有一波深度调整 , 然后到2021年四季度才有较大行情 。
我给出上述判断的时间 , 是2020年10月美国大选之前 。
后来A股的行情 , 跟上述预测差别不大 。
但最近10天 , A股明显较强 , 人气开始汇聚 , 强反弹已经发生 。
逻辑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因为100周年吗?
100周年是大庆 , 市场会有所表现 , 这个逻辑说得通 。 但毕竟管理层淡化了牛市情结 , 所以仅仅因为这个 , 不足以支撑较大行情 。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逻辑是:最近央行两个研究机构的官员 , 都放话人民币要升值 。
先是5月19日 ,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在莫干山会议上发言 , 主要观点包括:
1、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 , 我们管不了人民币汇率 , 中国中央银行最终要放弃汇率目标 , 人民币汇率是全球所有市场主体对人民币的偏好、预期和交易决定的 。
2、总体看 , 人民币对美元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 。
几乎与此同时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部主任吕进中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指出 ,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对宏观经济冲击存在一定的滞后影响 , 中长期上行趋势或已成型 。 中国应该让人民币适当升值 , 抵御输入性效应 。
央行两大研究机构的掌门人 ,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点 , 放出“人民币升值”的观点!
人民币中长期是否升值 , 这个先放在一边 。 至少在短期看(比如1年内) , 人民币是有升值的逻辑存在 , 这就是对冲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输入型通胀 。
大家都知道 , 最近大宗商品涨价非常厉害 。 这跟三大原因有关:
第一 , 疫情之后全球央行都在放水 , 钱多了物价自然上升;
第二 , 中国加速推进碳达峰 , 6月将上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 市场炒这个预期 。 因为这意味着未来有色金属、钢铁、火电、水泥、石化等污染行业 , 其成本都将大幅提升 。
第三 , 中国跟澳大利亚的贸易战 , 推动了铁矿石价格上涨 。 澳大利亚基本垄断全球铁矿石 , 也基本垄断对华出口 。 一季度 , 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64.51% 。
当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对西方国家发动石油战争的时候 , 油价飙升 , 欧美只能提高利率、让货币升值 , 来遏制输入型通胀 。
中国有外汇管制 , 不加息也可以让人民币升值一些 。 更何况 , 我们的利率本来就比美国、澳大利亚高 , 而此轮疫情之后中国印钞也比较少 , 再加上产业链受影响比较少 , 中国出口替代国印度等深陷疫情 , 人民币适当升值对出口影响不太大 。
因此 , 通过让人民币升值来遏制输入型通胀 , 是可行的 , 也正在变成现实 。

上图是中国最新的PPI走势 , 可以看出反弹迅猛 。 如果不遏制 , 会传导到CPI , 最终倒逼中国加息 。

而中国2021年不想正式加息 , 因为经济仍然疲弱 。 如果加息 , 可能导致滞胀 。

上图:人民币离岸价 , 最近是在升值 。

人民币升值 , 以及升值的预期 , 对人民币计价资产来说当然是利好 。 也就是说 , 对房价、股价构成利好 。 因为国际热钱会加速流入 , 来挣“升值效应”的钱 。
楼市方面 , 官方通过定向加息的方法 , 来遏制房价上涨 。 比如最近广州、深圳的房贷利率 , 都在上涨 。 房贷基准利率没有加 , 加的是“加点”部分 。
所以 , 人民币升值的利好 , 短期看将主要由股市来享用 。 这就是最近股市突然走强的最重要原因 。 至于给100周年增添喜庆气氛 , 是次要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