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小行星探测的未来展望
在广袤的太阳系中,存在着众多小行星,吸引着天文学家不断探索。
文章插图
小行星其“星”
要想从无数的星辰中辨认出小行星,并不算一件难事,但要想将太阳系中近20万颗小行星一一进行辨认,那就有一些难度了。小行星和行星一样,绕着太阳运转,但由于体积太小,还未成为行星,因此被叫作小行星。它们的轨道复杂而多样,大多数小行星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里,少数特殊的小行星,有的抵达土星轨道,有的深入地球轨道以内。
如何认识小行星
根据它们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差异,小行星探测所采用的转移轨道也有所不同。对于近地小行星,一般可采用地球到小行星的直接转移轨道,转移过程中包括深空机动和中途修正等数次变轨;对于远离地球的小行星,由于小行星所在的日心轨道能量远高于地球公转轨道,采用直接转移轨道所需速度増量太大,因此需要采用多次行星借力轨道设计并结合电推进的应用,减少任务所需的推进剂。
文章插图
未来的人类与小行星
【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小行星探测的未来展望】传统的地面观测小行星只能获得基本轨道参数和部分物理特性,在对小行星体积大小、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引力场、磁场等参数的测定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空间探测上,分析手段从遥感分析、就位分析到返回样品的试验室分析。太阳系小天体的探测可实施飞越、伴飞、附着、取样返回等探测方式,在对近地目标小行星进行整体性探测和局部区域的就位分析后,对主带目标小行星实现取样返回。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期待这些小行星的神秘面纱一一被揭开。
本文由国家遥感中心副研究员鲁暘筱懿进行科学性把关。
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联合出品
推荐阅读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较量?美国疯狂印钞6万亿,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油价 “负油价”后全球市场变化!美国每升不足2元,中国排名竟超国足
- 中国人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言论引争议
- 诚实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为何返回后就没露面?原来一直在背后作奉献
- 伺服 “窝工”技术又双叒叕助力中国“太空首单”
- 研制 好消息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进步,有望彻底打破西方垄断
- 中国经济网 航天工程董事长唐国宏辞职 姜从斌接棒
- 中国网 【探秘延安红街之二】藏在延安红街里的八个故事
- 歌手 《中国好声音》改版变《歌手》,诸多知名歌手以选手身份亮相加盟
- 反响 喜讯传来!中国航天再次创下“世界第一”,反响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