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原子 核聚变控制力翻5倍,中国拿到通往“无限能源”之门的钥匙!( 三 )
整体的费用,欧盟出资46%,其余国家每国出9%,共同参与这一项目。
说是技术共享,但你能在里面学到多少东西,那是你自己的本事,别的国家不会教你。
但对中国肯定是有好处的,于是我们参加了。
2007年,整个项目的成本被评估为需要100亿欧元,由日本高官任总干事的职位,按计划2020年竣工。
2010年,扯皮了3年多后,ITER项目终于开建,预估总成本增至150亿欧元。
2014年,ITER项目的已投入建设成本已经接近了500亿美元。
而美国能源部认为到了2025年,总成本还要上升至650亿美元。
不仅贵,而且还慢。
如今已经2021年了,整整14年过去,ITER项目还在烂尾,竣工日期被改为了2035年。
在整个ITER项目里,只有中国按时完成了自己的那份任务,其余国家统统在拖后腿,没有一个完成计划表的。
鬼知道到了2035年,他们还会不会继续拖。
当然,中国对此早就有预估,毕竟外国修个公路都能修十年,建如此庞大的项目,延误工期再正常不过了,按期竣工那才叫奇怪。
所以在2009年,中国就启动了自己的环流器二号项目,也就是这次成功实现1.2亿度条件下点火100秒以上的主角HL-2M。
文章插图
可控核聚变的技术发展框架,主要由“三重积定律”决定,就是聚变装置运行时的温度越高,粒子数密度越大,等离子体的维持时间越长,则可控核聚变越接近成功。
这一次,中国的HL-2M直接在1.2亿度条件下,把人类的等离子体维持时间翻了5倍之多。
说这是巨大的进步,一点不为过。
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中国已经从追赶者,成为了引领者。
可控核聚变成功的意义不是钱可以衡量的,因为钱只是一般等价物,没有国家的生产力背书,钱一文不值。
而可控核聚变,是真真正正能提高国家生产力的东西。
谁先在这个领域拔得头筹,谁就能在国运的竞争中一马当先。
2021年,我们还成功立项了新一代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预估2035年竣工,并制定了在2050年实现核聚变商业化的目标。
而原本计划在2020年竣工的欧美ITER项目,却被直接延期到了2035年,和中国的新一代聚变实验堆同期完工。
就是这个差距,让欧美从领先于中国,一下子变成了落后于中国。
而且中国定下的工程项目,按历史经验来看,通常来说都只会提前,而不会延误。
但欧美定下的工程项目,按历史经验来看,通常都只会延误,而不会提前。
如果未来人类真的实现了核聚变发电,那么它点亮的第一盏灯,一定会在中国。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可控核裂变无法代替可控核聚变
- 当人类攻克了核聚变的大关之后,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 如果在木星上引爆一颗氢弹,是否能激发木星上的氢进行核聚变?
- 太阳既然是核聚变释放能量,链式反应为何没有产生几何倍增?
- 可控核聚变很难研究出来嘛?
- 当可控核聚变变得容易以后,人类的科技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 假设可控核聚变被证实不可行,化石能源也即将消耗殆尽,人类社会将会怎样发展?
- 各种元素通过核聚变高温高压而相互转变,那么人类的科技能点石成金吗?
- 重元素来自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地球可以说来自恒星的遗骸,为什么旁边还能产生新的恒星?
- 当核聚变反应可控的情况下,理论上可能发展出核聚变至核裂变的循环机器,达到几乎永动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