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e101 选秀节目,走向末路?

大众日报采访人员 李梦馨
疲惫的不仅是被掏空的行业,还有看烦了的观众,投累了、伤透了的粉丝——
选秀节目,走向末路?

produce101 选秀节目,走向末路?
文章插图

近日,有网友爆出一则《中国好声音》节目的通知,称“接国家有关部门通知,要求停止一切综艺节目的海选活动……即日起,停止2021年《中国好声音》全国所有海选活动”。
迄今为止,《中国好声音》节目组未给出任何正式回应,节目官方报名渠道仍处于开通状态,而不少地区的线下海选活动也依然在进行。业内人士透露,即便海选真的停止,对节目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因为参赛的绝大部分选手是由节目组通过各渠道直接对接,而非地面一级级的海选赛。
但热了几年的选秀节目,最近是确凿无疑地迎来了寒冬。差不多同一时间,《创造营5》也传出暂停海选面试的消息。选秀节目似乎已经走到了末路,“选秀节目该停停了”,疲惫的不仅是被掏空的行业,还有看烦了的观众,投累了、伤透了的粉丝。近来的一连串事件,像一根点燃的引线,积攒已久的情绪终于顺势爆发了。
从“为选而秀”
到“秀”的成分胜过了“选”
选秀节目已经在大众视野里活跃了十几年,提起选秀节目鼻祖,几乎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那就是《超级女声》。《超级女声》首次启用短信投票的形式,把造星权部分转交给观众。大胆而开放的时代,全民参与的氛围感,电视选秀节目的开篇意义,种种因素造就了一个至今难以逾越的选秀巅峰。
而后,一茬接一茬的“超女快男”,关注度虽不比从前,但也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直到2012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如石投水一般,打破了当时的局面,选秀节目开始转向专业赛道。“好声音”三字也名副其实,梁博、吉克隽逸、吴莫愁等个性十足、唱功过关的选手,惊艳了许多观众。然而,四季过后,囿于创新乏力、选手匮乏以及版权风波等,《中国好声音》也难逃“综N代”的魔咒。
视频网站的崛起,开启了选秀节目的新纪元。《中国有嘻哈》《乐队的夏天》《声入人心》等,伴随着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圈层基因,选秀节目由大众走向垂直,小众爱好借助选秀节目这一平台进一步扩圈。
2018年,韩国团体选秀节目《Produce101》的模式被引进国内,分别主打男团和女团选秀的节目《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轮番登场,通过歌舞唱跳竞演以及全程观众投票的方式决出最终优胜者,最终推出限定团体展开为期一年半或两年的活动。一方刚落幕,一方又开演,掀起了一场持续大半年的选秀节目热潮,这一年也被称为“偶像元年”。“偶像”这个词也成了一种职业的专称,从属于整个偶像产业。
有学者认为,与初代选秀节目不同,偶像选秀节目的目的已从推选新人为主,转移到了整个选秀过程对观众的吸引。选秀过程本身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娱乐潜力以及邀请观众参与其中的程度相比以往更加深入且重要。
如果说从前是“为选而秀”,那么现在是“既选也秀”,甚至“秀”的成分胜过了“选”。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7年,中国偶像团体市场上正式出道的男团、女团共计130个左右。但这里所谓的出道,大多只是发个通稿,出首单曲而已,除了粉丝很少有人知道。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无效出道”。
选秀节目相当于为这些寂寂无闻的组合提供了一个曝光的机会,事实上已成为偶像产业的其中一环。对于韩国成熟的偶像产业来说,偶像选秀节目是为已经训练有成的练习生提供另一条出道的路径。而国内偶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偶像仍属于“半成品”,被揠苗助长一般强行推到了舞台上,选秀节目也更多地让位于养成。
一场游戏:
追星女孩内部也有鄙视链
区别于此前的“超女快男”,在偶像选秀节目中,人气是唯一的砝码。选手出道与否,名义上完全交付于粉丝。在这种极端的赛制下,偶像与粉丝的关系变得空前紧密。“哥哥只有我们了”,这句外人看来有些荒诞可笑的话,在偶像选秀的逻辑下,却不乏存在的合理性。
在韩版《Produce101》节目中,观众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全民制作人”。坐在观众席、屏幕前的人与从事幕后工作的制作人,被摆在了同样的位置上,观众不再是看看节目,外加点评一番,而是参与其中,其选择甚至能影响到节目的走向,粉丝的权限迅速崛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