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甄嬛传》:皇后的两次战略性失误

皇后的两次致命的战略性失误都跟四阿哥有关。
所谓宫斗,最根本的还是看手中掌握的筹码、自身的实力积累和储备,以及尽可能削弱敌人的实力。
在这一方面,
皇后和华妃有一个共同的弊病,战术上过于勤奋,但战略上几乎是一个空白。
在堕胎和打压妃嫔方面,皇后是无差别的对待,各种借刀杀人、坐收渔利,战术上溜到起飞。
但是,她战略上的缺失真的是相当致命。
皇后很清楚自己的短板——没有子嗣。
皇后|《甄嬛传》:皇后的两次战略性失误
文章插图

按理说,没有子嗣,就想办法搞子嗣呗,自己不能生,那就想办法领养。比如端妃领养温宜公主。
但皇后的逻辑是:我没有的,你们也不能有。便疯狂堕胎,疯狂打压。皇后自然舒心了,但后宫的生态环境被她破坏了。
太后当年带着皇帝在九王夺嫡中险象环生,最终获胜自然不容易;但如今皇后走到另一个极端,把后宫的孩子搞得凋零,却直接威胁了皇帝和太后的统治利益。
即便如此,皇后也还没到最惨淡的时候。她接下来对四阿哥采取的策略才是一大败笔。
在圆明园行宫,四阿哥是主动跑来找过皇后的,求剪秋说自己想见皇额娘。但剪秋不确定皇后对四阿哥的态度,于是先安抚四阿哥回去了。
皇后|《甄嬛传》:皇后的两次战略性失误】紧接着,剪秋给皇后进献了一个她职业生涯中最正确的策略。
打发四阿哥走后,剪秋一听皇后主动提到说自己没有子嗣,便趁机向皇后提起四阿哥来过了。
皇后问他来干什么。人家来找你肯定是示好或者投靠你啊,但皇后这么一问,就暴露了她对四阿哥的反感。
剪秋自然知道皇后不太待见四阿哥,就很小心地暗示皇后,说四阿哥想要见皇上,就是说四阿哥有上进心。
然后立刻被皇后反驳:算了吧,皇上一见到他,就会想起往事,又该生气了。
剪秋继续暗示皇后:“其实四阿哥的生母早亡,他孤苦无依也怪可怜的。”
皇后|《甄嬛传》:皇后的两次战略性失误
文章插图

这话说得很小心,表面上是说四阿哥可怜,但实际上是说
四阿哥生母早亡,如果皇后领养的话,相对三阿哥有生母的干预,省掉了留子去母的麻烦。
另外,三阿哥孤苦无依,皇后作为嫡母收养他,是彰显皇后的仁母之心,能落得个好名声。
皇后听懂了剪秋的暗示,却完全不认可,她说:“你的意思是让本宫抚养四阿哥”。潜台词是你明知四阿哥不讨喜,你还要我抚养?
皇后|《甄嬛传》:皇后的两次战略性失误
文章插图

剪秋只能退后一步,小心翼翼地说:“娘娘若觉得膝下寂寞,四阿哥也是一个人选。”潜台词就是:我哪敢做您的主啊,我就是给个建议,反正如今您膝下无子,四阿哥可以考虑啊。
皇后|《甄嬛传》:皇后的两次战略性失误
文章插图

然后皇后就说了句暴露自己格局的话:“皇上最不喜欢的就是四阿哥,本宫抚养他又何用,算了吧。”
皇后|《甄嬛传》:皇后的两次战略性失误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她拒绝抚养四阿哥的原因是,皇帝不喜欢四阿哥。
皇后这眼光何其短视!她真的太在乎皇帝的喜好,太信皇帝的话了!
事实上,皇帝是否喜欢真的重要么?先帝不也不喜欢皇帝,但皇帝照样上位了么。
另外,皇帝也并未明确说过不喜欢四阿哥,更没承诺过一定会立长子为太子继承皇位。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最终谁能成为太子是未知的,是需要较量和博弈之后才能得出结果的。
可皇后听信了皇帝的话,就像当年皇帝跟她说“只要生下嫡子就封为福晋”一样。
然而,皇帝并不可信。
皇帝还多次跟甄嬛说喜欢六阿哥,要立六阿哥为太子呢?你看甄嬛信了么?因为那是皇帝明晃晃的试探,并非承诺啊。
就像当初皇帝试探华妃一样,先是说打算封你为皇贵妃,结果只封贵妃,皇帝还躲在一旁偷偷观察华妃,为她上位的野心感到不满。
但皇后从未怀疑过皇帝这一点,一味地怪姐姐纯元抢了她的福晋之位,却从未意识到皇帝从一开始或许从未打算许她福晋之位,所谓的“只要生下嫡子就封为福晋”只不过是托词罢了。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皇后是很缺少政治思维的,她不懂皇帝作为上位者的忌讳和谋略。
再退一步讲,即便皇后已经下定决心扶持三阿哥,也不耽误把四阿哥收到麾下,毕竟多一个皇子就多一个筹码,万一三阿哥那条路玩脱了,好歹还有四阿哥作为退路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