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陈晓楠和她的“青铜时代”




黑色网约车驶进北京西河沿街胡同没多久便在一栋楼前停下来,楼里是腾讯新闻出品节目《我的青铜时代》看片会现场。参会人员下车走进楼里,能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欢乐玩耍着。
女孩儿9岁,是腾讯网副总编辑、首席主持人陈晓楠的女儿。有了孩子后,陈晓楠做节目的不少灵感都源自女儿,她会将自己的思考命题与女儿的成长联系在一起思考。
“在我成长的年代里,是要埋头读书,考上大学就是一个特别大的目标。上大学很久之后,才突然问自己,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怎么度过这一生?”陈晓楠在一篇自述文章里写道:“我特别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够更早的去思考这个问题。”
陈晓楠想通过一些案例样本寻找答案。她看过一个哈佛大学关于成功人士的研究,导致人们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不是财富、家境,也不是智商、性格,而是持之以恒的热爱,并且为之付出努力。这些人起步阶段可能并不是十分占有优势,但他们内心的冲动会成为他们寻找自己的支点。
或许,陈晓楠可以从那些寂寂无名变成闪闪发光的人身上寻找答案。“闪闪发光并不是指他们身上的声名或者财富,而是他们真正在做着自己热爱着的那件事情。对热爱持之以恒的付出,使得他们拥有了享受漫漫人生的权利。”
在《我的青铜时代》节目里,那些人是罗翔、 陈佩斯、 大鹏、 罗永浩、张伟丽。6月24日的看片会上,罗永浩在现场讲述了他的闪光时刻与还债经历。同时,腾讯新闻出品、夏至工作室的节目《我的青铜时代》主创团队接受了观众和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等媒体的提问,分享幕后的创作故事。
大鹏|陈晓楠和她的“青铜时代”
文章插图

看片会现场,嘉宾席从左往右为:节目制片人赵丰、节目总策划和主持人陈晓楠、节目总监制孟田芳、节目监制季业 图片来自受访者
“必须得这么做,现在不能太矫情了”
陈晓楠曾是“一张混沌的纸”。
念高中时,她产生过一个非常清晰的瞬间——她和同学去街上买裤子,那时很流行花色牛仔裤,但是她特别困惑,“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我不知道什么好看,连审美都没有建立。”
陈晓楠出身在一个理科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从事化学相关科研研究,每天吃晚饭一起去实验室,生活中鲜有娱乐氛围。
在这种环境下,陈晓楠只关心考上好大学,但高考填志愿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没有人逼着她必须做出什么特别的选择。她最后选了中国传媒大学,与理科家庭环境不同,那里有摄影摄像,也有播音主持,“好像代表了不一样的生活。”
上大学后,也没有人对她有任何要求,每天和同学在一起压马路,身边的同学“奇形怪状的”,与以往的身边人都不一样。
陈晓楠家住北京西北角的中关村,每次都要换乘三次公交车才能到达东边的中国传媒大学。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她塞着耳机,下车进入校园,又能见到大学同学了,感觉走到了一个与既定家庭之外的理想世界。
这些人带给陈晓楠完全不一样的想象,他们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状态都不一样。这时候在她的记忆中第一次出现了某种金属质感的东西——“青铜在游戏里意味着新手,罗丹著名雕塑作品《青铜时代》的意思是‘人类觉醒’‘摆脱蒙昧’,在我的理解当中,‘青铜时代’或许可解释为一个人最初认清自我,也认定未来道路的重大人生时刻。”
大鹏|陈晓楠和她的“青铜时代”
文章插图

动图来自节目《我的青铜时代》
更大的改变在工作几年后到来。陈晓楠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电视台工作,做播报英语新闻。但由于节目播报的新闻内容有滞后性,她隐隐觉得有些不过瘾,恰好有机会去中央电视台做《世界经济报道》节目,开始体会到做主持人的兴奋感。
对经济并非最感兴趣的陈晓楠选择南下加入凤凰卫视,参与报道多宗国际大新闻,包括911事件、北京申奥、莫斯科人质事件等等。真实、知性、优雅、大气……陈晓楠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主持风格,去过伊朗、伊拉克做过采访的她每次都会带来大量纪录片,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也没有遇到过重大挫折,后萌发了做自己一档节目的想法,也就是后来的普通人访谈节目《冷暖人生》,最终找到自己的风格。
陈晓楠邀请大学师兄兼挚友季业一起做《冷暖人生》,“季业特别有才华,毕业后他回东北,我哭的稀里哗啦的,想着,他在东北肯定格格不入。”陈晓楠以为季业不会答应,但季业很快就到位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