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兄弟|跑男9:两次有身份,为何节目组更喜欢让蔡徐坤担任

本赛季的《奔跑吧》已经播出了12期,在第12期节目中,跑男团成员调侃蔡徐坤一拿到身份就花心思做造型。
大概回想起来,蔡徐坤本赛季应该有两个大反派,一个是第二期和第三期的W,一个是第十二期的子夜。同时蔡徐坤也是本赛季获胜次数最多的成员,共六次获胜,分别是第一、二、三、四、八、十期节目。
奔跑吧兄弟|跑男9:两次有身份,为何节目组更喜欢让蔡徐坤担任奔跑吧兄弟|跑男9:两次有身份,为何节目组更喜欢让蔡徐坤担任
文章插图

想必有人会问,为什么节目里这么喜欢蔡徐坤?
原名《奔跑吧兄弟》的《奔跑吧兄弟》于2014年10月10日首播,播出后一炮而红。之所以要强调这个时间点,是因为2014年的网络综艺节目还没有现在这么火爆,流量明星还没有流行起来。因此类似于《奔跑吧兄弟》的收视群体仍然以大众为绝对主体,以节目的趣味为主。即便没有大牌明星,他们仍然可以成为王牌综艺节目,甚至自己造星。
奔跑吧兄弟|跑男9:两次有身份,为何节目组更喜欢让蔡徐坤担任
文章插图

第一季的常驻MC邓超,李晨,陈赫,王祖蓝,郑恺,杨颖和王宝强,应该说当时这七个人都不算顶尖艺人。但是随着节目的不断热播,一个个都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可见《奔跑吧兄弟》的影响力之大。
即便后来鹿晗加入,其实也是鹿晗高攀的《奔跑吧兄弟》。尽管如此,鹿晗的粉丝会不开心,但这确实是客观事实。2015年10月30日2015年10月30日播出。那时归国四子(鹿晗、吴亦凡、张艺兴、黄子韬)刚刚在国内崭露头角,知名度仅限于韩粉。鹿晗对于大众来说还是个新人。
奔跑吧兄弟|跑男9:两次有身份,为何节目组更喜欢让蔡徐坤担任
文章插图

当然,在鹿晗的《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四年里,大陆娱乐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网络综艺节目的兴起,包括《中国嘻哈》《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这个!即街舞成为舆论的新宠,对传统电视综艺节目构成极大威胁。截至2021年,连《萌探探案》这样的全新综艺节目都在话题量上完全压制了《奔跑吧》。根据《综艺势力榜》第188期的数据,《萌探案》每周的话题量为4.36亿,而《奔跑吧》仅为1.43亿。
其次,流量明星异军突起,以归国四子为代表的明星迅速走红,成为导师。更加出人意料的是,蔡徐坤作为二代流量明星,现已成为娱乐圈的顶级流量。应该说,流量明星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娱乐圈原有的生态平衡,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但对于电视综艺节目来说,为了抵制网络综艺节目的冲击,必须使用大量的流量明星。不仅如此,还要委以重任,让流量明星在节目中表现出色。因此大家都看到蔡徐坤在本赛季的《奔跑吧》中两次获得身份,六次获胜,包括《极限挑战》中的邓伦,同样被塑造成了全能ACE。
奔跑吧兄弟|跑男9:两次有身份,为何节目组更喜欢让蔡徐坤担任
文章插图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电视综艺节目会不会完全没落?
不,电视综艺节目感受到了压力,但离真正的衰落还很远。有网友认为现在看电视的人不多,只是片面的感觉。在小说《卫斯理系列》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假设几万年前的人类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开颅手术,这几万年前的人会怎么想?显然,这是杀人,这是认知上的差异。同理,对于只在网上看综艺节目的人来说,他们会下意识的认为电视已经被淘汰了。但这种判断完全基于个人认知,不能代表所有人。其实很多人选择看电视。退后一步,像《奔跑吧》这样的电视综艺节目也可以在网上看到,传播方式算是双管齐下。
奔跑吧兄弟|跑男9:两次有身份,为何节目组更喜欢让蔡徐坤担任
文章插图

长期以来,大家对流量艺人都有误解,认为流量艺人有大量粉丝。实际上,像杨幂这样的艺人,在微博上的粉丝已经超过了1亿。据相关统计,微博的活跃用户约为4亿,那么真的会有四分之一的微博用户是杨幂的粉丝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样的数据是不可信的,就是公然造假。以《猎场》中的女主角菅韧姿为例,她的微博粉丝超过1000万,但生日动态只转发了32次。还有鹿晗,微博粉丝6000多万,主演的电影《上海堡垒》票房不到2亿。按照每张电影票30元的计算,6000万粉丝理论上可以贡献18亿票房,至少10亿不是问题。
奔跑吧兄弟|跑男9:两次有身份,为何节目组更喜欢让蔡徐坤担任
文章插图

由此不难看出,流量明星并不是庞大的粉丝群体,大红大紫是另一个原因。在《创造营2021》播出期间,报道,练习生刘宇的粉丝支持俱乐部在第一阶段筹集了500多万资金,500多万资金由约6.8万粉丝贡献。保守估计,整个赛季《创造营2021》下来,刘宇的粉丝支持协会筹集的资金可能会超过2000万。一般来说,每个人不到300元似乎是可以接受的。但歌迷们对刘宇的打投不会到此为止,打投已存在多年。换言之,刘宇出道,周边商品的销售,以及在各个榜单上的高排名,都是靠粉丝氪金出来的。这只是一个刘宇,所有参加偶像培养类节目的练习生加在一起,所蕴含的市场价值一定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