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 火星“遇袭”?!火星上已探测到两次强震


火星 火星“遇袭”?!火星上已探测到两次强震
文章图片

火星 火星“遇袭”?!火星上已探测到两次强震
文章图片

火星 火星“遇袭”?!火星上已探测到两次强震
文章图片

火星 火星“遇袭”?!火星上已探测到两次强震
文章图片

火星 火星“遇袭”?!火星上已探测到两次强震

美国宇航局的洞察号火星无人着陆探测器在3月份探测到了两次重大火星震 , 两次震源都在火星赤道附近一个被称为科柏洛斯槽沟的区域 。
3月7日和3月18日发生了两次地震 , 震级分别为3.1级和3.3级 , 这证实了科柏洛斯槽沟是这颗红色星球上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 。
维京一号拍摄到的马赛克图像 , 左边的黑色区域就是科柏洛斯槽沟 。 (美国航天局)早在2019年 , 两次相似的强烈火星震袭击了同一地区 , 剧烈的火山运动给科柏洛斯槽沟地区留下了一系列巨大的、几乎平行的裂缝 。 火星上没有像地球那样的板块构造 , 所以火山活动是造成火星震的主要原因 。
科柏洛斯槽沟区域的滑坡 , 显示了最近的地震活动痕迹 。 (美国航天局/JPL-Caltech/亚利桑那大学)
由于其地质不稳定 , 科柏洛斯槽沟地区一直是火星的活跃断层带之一 ,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 都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研究区域 。
我们探测火星震的能力才刚刚起步 。 地质学家几十年来一直怀疑它们是否存在 , 但直到洞察号在2019年初启动其内部结构地震实验 , 科学家们才捕捉到了一个无可争议的地震的记录 。
维京二号着陆器早在1976年就观测到了一次事件 , 可能是一次小地震 , 但当时因为技术限制无法排除风或天气的因素 。 而洞察号现在已经找到了过去两年就发生500多次地震的确凿证据 。
检波器探测到的大多数火星震都是小规模的 , 但那些来自科柏洛斯槽沟的记录是迄今为止最清晰和最强烈的 。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 地质学家能够预测洞察号可能会在航天器登陆火星前6年听到来自科柏洛斯槽沟地区的地震 。
在2012年 , 一个研究小组利用火星侦察轨道器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拍摄的图像对该地区进行了检查 , 发现近期发生的山体滑坡痕迹 , 以及从一些陡峭的裂缝斜坡上滚落的巨石 。
这些岩石滑坡似乎与国内的地震后遗症一致 , 说明最近可能发生了一次火星震 。 洞察号的新探测结果验证了这一假说 。
洞察号任务在1月份获得了两年的延期 , 团队希望在这段时间内建立火星震活动的详细记录 。
为了确保尽可能高的数据质量 ,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着陆器的机械臂来掩埋检波器仪器的电缆 , 这样能够减少风噪、振动和温度波动 。 它们会干扰地震仪的探测 , 掩盖可能的火星震 。
2021年4月3日 , 洞察号的机械臂正在挖土掩埋地震仪的系绳 。 (NASA/JPL-Caltech)
洞察号还在与被灰尘覆盖的太阳能板作斗争 , 这意味着着陆器的一些仪器 , 比如气象站 , 将不得不暂时关闭电源 。 洞察号的能量足够让检波器再坚持运行一两个月 , 之后它也将不得不进入休眠状态 。
这种低功率状态将保持到七月后 , 届时面板上的尘埃将被清理完 , 或者直到火星在其轨道上靠近太阳 。
与此同时 , 研究人员对来自科柏洛斯槽沟的探测结果感到兴奋 , 并希望来一次更强的火星震 。
如果洞察号能够探测到大规模的地震 , 说明共鸣可能会深到与行星的地幔和核心相互作用 。 获得这些数据会让我们了解更多关于行星内部结构的信息——目前我们对其知之甚少 。
相关知识
洞察号(InSight)是一颗用于研究火星行星内部结构的火星无人着陆探测器 。 着陆器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 。 洞察号名字来自其全名“运用地震调查、测地学与热传导对火星内部进行探测”(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 , 缩写简称InSight)的首字母缩写 。 [10
 洞察号的任务是将一个装载有地震仪及热流侦测器的固定式登陆载具发射到火星表面 , 这个固定式登陆器SEIS是由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生产 , 并利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制造的HP3热传感探头来测量火星地质结构的导热 , 以此研究火星的地质演化 。 这可以带来对太阳系的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新认识 。 为了降低洞察号的成本和风险 , 洞察号将使用与2008年登陆火星的凤凰号相同的设计和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