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 被进化带偏的物种有多可怕?捕鸟树“杀鸟为乐”,忘记传播种子( 二 )


Tips: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 , 系中国特产 , 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 , 生于海拔500-1000米、酸性黄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 。
这时候再反过来看看我们的主角捕鸟树 , 它的行为可以称得上迷惑之极 。 因为这么来看 , 捕鸟树都要靠鸟类把种子带走 , 但现在却反而变成了海鸟杀手 。 究竟是什么样的演化机制 , 导致了这个现象呢?
捕鸟树为什么要杀死鸟类?
捕鸟树奇怪的嗜好引起了维多利亚大学生态学家的注意 , 研究团队在1999年前往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 , 对捕鸟树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研究 。 调查结果和人们一开始预料的一样 ,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 , 杀死鸟类对捕鸟树来说有什么好处 。 他们注意到 , 虽然有些种子会在鸟类尸体上发芽 , 但是这样也不会提高幼苗的生存几率 。 因为比起鸟类尸体 , 粪便能提供给树木的养分更多 。 这说明对捕鸟树来说 , 活着的鸟要比死鸟更有价值 。
Tips:塞舌尔群岛由92个岛屿组成 , 一年只有两个季节——热季和凉季 , 没有冬天 。 这里是一座庞大的天然植物园 , 有500多种植物 , 其中的80多种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 。
学者进而提出了另外一种假设 。 这些鸟类尸体有时也会被雨水冲走进入海洋 , 种子有可能把鸟类的尸体 , 当做了渡船 , 从一个岛屿漂向另一个岛屿 。 不过经过试验 , 学者立刻否定了这个猜测 , 因为捕鸟树的种子在海水中浸泡超过5天就会死亡 。 而如果说给种荚时不时得沾水 , 过上一段时间里面的种子就会发芽 , 从种荚上脱落掉在地上 。 这说明 , 捕鸟树传种的方式 , 是让鸟类活着带走这些种子 , 当鸟类在海中捕鱼的时候 , 可以给种子沾沾水 , 让它趁机发芽 。
Tips: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 。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 适量的水分 , 充足的空气 。
也就是说 , 捕鸟树的本意 , 是想让鸟类活着把种子带走 。 但遗憾的是 , 因为现在腺果藤的种子又多又粘 , 反而困住鸟类导致死亡 。
钻进牛角尖的演化
按照研究团队的解释 , 捕鸟树会杀死鸟类 , 是种子在演化机制中的副产物 。 在自然界中 , 有很多植物依靠相似的方式让动物帮忙播种 。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鬼针草、苍耳子、蒺藜等等 , 它们看准的对象都是带有皮毛的哺乳动物 , 比如说牛和羊在吃草的时候穿过灌木丛 , 就会挂上这些植物的种子 。 之后种子在动物活动过程中逐渐掉落 , 完成整个播种过程 。
Tips:苍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 高可达90厘米 。 苍耳的总苞具钩状的硬刺 , 常贴附于家畜和人体上 , 故易于散播 。
因为这类植物多为灌木 , 对生长要求不高 , 种子只要被带离本体即可 , 所以它们并不会把大型哺乳动物缠住 。 而独特的海岛环境 , 让捕鸟树的演化之路越走越偏 。
你可以想象 , 如果说捕鸟树的种子不粘会发生什么 。 它有可能被吸引过来的鸟类抖落到树下 , 和母猪抢夺生存空间 , 也有可能在大海上飞行时掉进海里 。 只有能牢牢黏在鸟的羽毛上 , 才能被鸟带离海岛 , 在其他地方生根发芽 。 所以 , 对捕鸟树来说 , 种子向越来越粘的方向发展非常重要 , 甚至到了不顾鸟类死活的地步 。 只要还有鸟可以逃走 , 就是捕鸟树的胜利 。 如果说按照这个方向发展 , 演化的最终结果可能会转变成什么样子呢?
Tips:蜘蛛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 。 大多数圆蛛用最少的丝织成面积最大的网 , 网像一个空中滤器 , 陷捕未看见细丝的、飞行力不强的昆虫 。
第一种可能 , 捕鸟树最终灭绝 。 如果说捕鸟树的种子在短时间内变得更粘 , 导致鸟类无法逃脱 , 那么捕鸟树一定会被大自然淘汰 。 不过 , 这个情况不大可能会出现 , 因为捕鸟树确实非常招鸟类喜欢 。 原因前面就已经讲过 , 因为树上有很多昆虫也被黏住了 。 而且捕鸟树也不是一年四季都在捕鸟 , 只有在种子成熟的时候 , 才会把鸟类困住 。 所以 , 没有经验教训的小鸟依旧会进入捕鸟树的陷阱 , 形成一个永无休止的死循环 。 当捕鸟树演化出这种能力的时候 , 它和鸟类之间 , 已经不是共生关系 , 而是竞争关系了 。
Tips:巨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 , 花序开放时 , 散发出刺鼻的尸臭 , 因此又被称之为“尸香魔芋” 。 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 等级为濒危 。
我们不妨从鸟类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 。 对鸟类来说 , 捕鸟树上挂满了美味的虫子 , 只不过上去抓虫要冒着死亡的风险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对敢于冒险的鸟类来说 , 问题就变成了 , 如何不被捕鸟树黏住 。 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 , 树上的虫子全由这类鸟享用 , 岂不美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