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邓小平肯定的这篇文章曾引发全国大讨论,张国立讲述|红色印记第81集
△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张国立。曾主演《建国大业》《一九四二》等电影,《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金婚》等电视剧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3月22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正式开播,同步在总台央视新闻、央广网、云听等新媒体平台上线。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演员张国立。我要讲述的文物是刊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光明日报》修改报样和最终刊行稿,现收藏在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这篇曾被誉为“春风第一枝”文章一经发表,随即引发全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拉开了思想大解放的序幕。
文章插图
1978年4月2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修改样稿(局部)(南京大学档案馆供图)
1977年,是转折到来的“前夜”,乍暖还寒。
全国人民沉浸在粉碎“四人帮”的喜悦中,人心思变,百业待举。但当年2月提出的“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在理论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上也为新形势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设置了障碍。刚过不惑之年的胡福明当时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师,他决心要写一篇战斗檄文,冲破党内个人迷信的思想迷障。
文章插图
70年代,胡福明(左一)与学生在南京大学校园(受访者胡福明供图)
胡福明:中国已经到了一个伟大历史转折关头,我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拨乱反正。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道理,去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我能使用的只有这个武器。我觉得我们党和人民已经觉醒了。
什么才是我们应当坚持的真理?判断理论、观点、决策是否正确的标准又是什么?在胡福明看来,打破“两个凡是”的枷锁,党和国家才能找出“向何处去”的答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片段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搞得混乱不堪……”
文章插图
因年纪渐长,胡福明老人视力下降,妻子每日为他读报(总台驻江苏采访人员 景明 摄)
七月的南京,闷热潮湿,胡福明的妻子为视力下降的老人读着报纸,他们都会回忆起1977年的夏天。当时因妻子生病需要每日陪护的胡福明晚上就住在医院走廊里,每天挑灯夜战,翻阅资料、旁征博引,就这样找到了突破的开关。他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观点”批驳“两个凡是”。他将文章取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并寄给了时任《光明日报》哲学版编辑的王强华。
胡福明:靠着灯光查关于真理标准的语录,查出来几十条。(我)趴在凳子上,就这么干了十四五天吧。
在离南京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一群有识之士同样也在酝酿真理标准这一重大论题。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理论组组长孙长江从《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手中获得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校样稿,他惊喜地发现,其中的思想观点与他不谋而合。而这种巧合,在胡福明看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胡福明:解释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这是一个理论工作者、一个党的工作者所必须做的。
文章插图
为修改稿件,王强华与胡福明多次书信往来(受访者胡福明供图)
一个人的坚持变成了一群人的执着。第二年四月,王强华得知胡福明来北京开会,便迫不及待地将他接到光明日报社开了稿件修改会。
王强华:我说你的文章很好,很重要。我们总编辑都很重视,但要改!
【 南京大学|邓小平肯定的这篇文章曾引发全国大讨论,张国立讲述|红色印记第81集】
推荐阅读
- 冯琳参加“春晚彩排”,气场强大不输大咖,培养孩子是门大学问
- 《少年》之后,清华大学校友合唱团网络春晚再燃激情
- 型男主播闪电宣布退社!弃电视台高薪转职大学研究员…震惊全日本
- 没有一只鸭子能逃出南京,这次来看谢霆锋的烹饪手段
- 《百姓的味道》用“功夫”解锁南京美食 带谢霆锋体验秦淮船宴
- 大学老师参加综艺,取名应为:《张绍刚劝学》
- “董卿体”在大学生中走红,潇洒飘逸有灵性,为什么老师不喜欢?
- 恭喜易烊千玺!连续两届获得大影展大学生喜爱男主角
- 【熊孩子】金钟国,坦言高考死守“想去首尔大学法学院”!
- 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用粤语演唱《蔓珠莎华》,台上所有导师争抢她!
